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复合物膜组装修饰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研究

关键词:自组装 电化学发光 修饰电极 鲁米诺

  摘要

化学修饰电极自问世以来,已成为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自组装膜技术作为一种修饰电极的方法越来越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自组装膜技术可以赋予电极表面组织有序、定向、密集和完好的自组装膜。利用自组装膜技术,人们可以人为地设计电极表面修饰物的分子结构和状态,从而达到在分子水平上控制电极界面的微结构以获取预期的电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自组装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近来,人们将自组装膜技术与电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极大地改善了电化学发光的分析特性,拓宽了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本研究论文利用组装膜技术对石墨电极表面进行修饰,考察了组装修饰电极对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的影响。
第一章为综述部分,介绍了自组装膜技术的发展历史,自组装膜技术的原理、特点,并着重介绍了自组装膜技术在电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简单介绍了电化学发光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和其它技术的结合,着重介绍了当前电化学发光与自组装修饰电极技术结合的研究工作以及发展现状。
第二章到第四章为实验部分,包括:I.Ni(II)-聚鲁米诺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麻黄碱的研究;II.层层自组装Ni(II)-聚鲁米诺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测定氢氯噻嗪的研究;III.鲁米诺在NiO纳米粒子-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石墨电极表面的组装及其电位分辨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研究。
I. Ni(II)-聚鲁米诺膜自组装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麻黄碱的研究
利用电化学聚合和自组装膜技术结合的修饰电极方法,镍(II)-聚鲁米诺复合物自组装膜可以层层组装在石墨电极表面。相对于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的镍(II)-聚鲁米诺修饰电极,麻黄碱在镍(II)-聚鲁米诺复合物自组装膜修饰石墨电极表面能够更强烈地增敏鲁米诺弱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测定麻黄碱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利用自组装膜修饰电极改善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微环境,从而提高其分析特性的新思路。该方法测定麻黄碱的检出限为8×10-9 mol L-1,线性范围为2.0×10-8~7.0×10-6 mol L-1,相对标准偏差为2.3%(n = 9)。
II.层层自组装Ni(II)-聚鲁米诺膜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氢氯噻嗪的研究
与直接电聚合修饰方法相比,氢氯噻嗪在Ni(II)-聚鲁米诺复合物自组装膜修饰石墨电极上更能够强烈地增敏鲁米诺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测定氢氯噻嗪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利用自组装膜修饰电极改善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微环境从而提高其分析特性的新思路。该方法测定氢氯噻嗪的检出限为3×10-9g/mL,线性范围为7.0×10-9~3.0×10-6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n = 9)。
III.鲁米诺在NiO纳米粒子-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石墨电极表面的组装及其电位分辨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研究
基于鲁米诺分子在NiO纳米粒子-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石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实现了鲁米诺体系在0.9V,1.2V电位下的电位分辨电化学发光效应,并基于异烟肼对鲁米诺在1.2V电位处的电化学发光的强烈增敏效应,建立了测定异烟肼的高灵敏度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异烟肼的线性范围为3.0×10-10 ~1.0×10-6 g/mL,检出限为1×10-10 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