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近代是欧洲各国教育大发展的时期,然而曾出现重大的倒退的是( )。
A. 法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苏联
【答案】B
【解析】德国是西欧各国中教育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信仰主义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国家服务”的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战以后,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这一时期是德国教育严重倒退的时期。
2. 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A. 公立学校
B. 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 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 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英国近代中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公学的掌握程度。英国的公学
,实际是一种(public school), 是指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名为“公学”
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 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
A. 帝国大学
C. 大学区
D. 索邦人学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确立的过程的掌握程度。拿破仑
1808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在全国统一贯彻帝国教育法令,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由拿破仑直年,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首脑称作“大学总监”
接委派。同时,将全国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在中央集权下,法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未经帝国大学总监允许,不得开办。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中央集权式管理,和确立标志。大学区只是中央式管理体制确立后所设立的一部分。
4.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黯陆法”
【答案】B
【解析】三舍法是宋代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的简称。为熙宁“新政”之一。当时,进士科重诗赋,明经科专记诵,王安石认为不能造就用人才,因建议神宗,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创立太学生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上舍、风舍、外舍三等。在一定的年限及条什下,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 上舍生考试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参加寥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省试。三舍法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苏湖教法”为宋代学者胡缓所创。胡援在苏州和湖州两地进行教学时,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及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的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学习六经,治事斋学习治兵、水利、算数等,使学生各择一专业再兼学一专业。教学方法也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而是以明体
,方法是根据学生的月考成绩,达用,培养有世纪才干的人为目标。元代中央官学实行“积分法”
优等者给一分,中等者给半分,下等者不给分,年终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补上一等级,若不能升等,来年积分即归零,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宋代“三舍法”的继承和发展。清代在府州县学中创
,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特点是,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立严格的“六等黯步法”
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5. 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
A. 孝廉
C. 贤良方正
D. 茂材
【答案】A
【解析】察举制度是汉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来选拔官吏,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制度。察举科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常科,如孝廉为岁举,茂材在西汉为特举,东汉定为岁举;二是特举,临时需要或统治者个人兴趣偶一为之,如贤良方正科、明经科、童子科等。在各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科目,注重考察德行,以孝行廉举为基本条件,主要是察举孝子廉吏。
6.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 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 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理论基础的把握程度。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由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在每个儿童己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这道题可以引用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理解这道题,用这样的途径理解就会发现题目简单很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7. 《费里法案》规定,法国义务教育的年龄为( )。
A.5-12岁
B.6-13岁
C.5-13岁
D.6-12岁
【答案】B
,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解析】1879年,法国颁布实施《费里法案》
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龄为6~13岁。
8.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晏阳初
B.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