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

A. 结构主义课程论

B 经验课程论

C. 要素主义课程论

D.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课程理论和流派。这道题是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结合。布鲁纳提出来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任何基本结构都是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表现出来,只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年龄,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出来了最合适的新知识的呈现方式,那么就是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只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方式而已)。经验主义课程论是杜威提出来的,要素主义课程论是巴格莱,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是布拉梅尔德提出来的。还要分别主义者几个理论的主要的内容。

2.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是( )。

A. 洁问法

B. 问答法

C. 训导法

D. 灌输法

【答案】B

,即文法,【解析】欧洲中世纪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和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

辩论、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很多问答体的教材,令学生记诵,在记诵这些问答时,学生就掌握了有关宗教、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

3.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答案】D

5. 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康德

B. 赫尔巴特

C. 费希特

D. 第斯多惠

【答案】D

【解析】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他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

,育之父”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自我教育; ②有崇高的责任感:③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6.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的考查。处十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也就是说,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最突出的地方,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

方针,干部教育业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心。

7.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目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

A. 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 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 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C

8.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组织形式分为( )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春、夏、秋、冬。

A.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

B.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C. 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

D. 拉丁语学校、大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

【答案】A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解析】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

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以鸟儿选择在春天繁殖,园丁选择在春天种植为例,认为适应自然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 在一天之中,应该在早晨读书。由于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组织便分为四个阶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季,大学相当于冬季。

9. 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

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丁和戊

【答案】D

【解析】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立的。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