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40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合作

【答案】国际合作是指在国际政治中,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以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阿姆斯特茨认为,全球政治中的国际合作,通常有三个特征:①国家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是自愿的; ②合作涉及对共享目标的认同与承诺; ③合作所导致的是对参与老有利的结果。在国际合作中,通常存在某种规范化与制度化的东西作为基础和保证。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军事合作和文化合作等,在多数情况下会以某种条约或协定的方式加以固定。

2. 康德主义

【答案】康德主义又称世界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基本性质是人类共同体中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跨越国界的社会纽带把作为国家臣民或公民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在康德主义者看来,以世界社会取代国家体系乃是人类的最高道义目标。

3.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4. 讨价还价

【答案】“讨价还价”是指谈判者依优先顺序通过交换相互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而求得分歧解决的一种手段。以外交活动为体现的国际互动,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多边的,是由外交官进行的还是由国家首脑进行的,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其实质都是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

5. 国际组织

【答案】国际组织是跨国组织的其中一种,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①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②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③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国际组织不仅包括上述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形式,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宗教组织、世界性运动等。

6. 强制性外交

【答案】强制性外交是指运用军事威胁说服行为体改变其行为。实际上,把强制力与外交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外交强制性外交。

7. 国际政治运动

【答案】国际政治运动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带有民族主义内涵的政治斗争常常会形成的运动。这类运动所涉及的群体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么谋求民族分离,建立新的国家,要么谋求激进的政府变革。

8. 对内主权

【答案】对内主权是指根布丹的古典界定,即主权是最终和最高的政治权威,它是一种发布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权力。这些法则的运作,是决定性的。按照传统的解释,这种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说得确切些,即主权者享有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不会受到任何政治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国家享有主权,就意味着国家垄断着有组织的强制性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社会的公共行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绝对的主权者不受任何道德考虑的约束,即主权者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是不公正的。

9.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10.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是指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联盟),可以最有效地推进世界秩序的一种思想倾向。针对无政府的国际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竞争的国际关系,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的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的休戚与共。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特兰尼。

二、简答题

11.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有哪些主要成果?

【答案】在这些努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其中包括《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

条约》(START Ⅱ)和《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等。

(2)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其中包括《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比核武器条约》、《海床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和《非洲无核区条约》等。

(3)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 ), 《美苏关于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美苏关于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核材料的实物保护公约》等。

(4)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其中包括1968年联合国安理会的255号、984号决议,以及1995年美、俄、英、法、中分别发表的关于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声明等。

(5)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

诸如《美苏关于减少爆发核战争危险措施的协议》、《美苏关于防比公海水面和公海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等。

(6)有关核裁军与核军控的组织

其中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裁军特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裁军谈判会议等。

(7)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其中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巴黎统筹委员会、瓦森纳尔安排、国际原子能机构等。

以上这些方面,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换言之,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是核军控的体制,也是核裁军的体制。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逆转,都可能危及整个体系。虽然这个体制与国际社会最初的“彻底栽军”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但毕竟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12.安全学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它有怎样的体系与框架?

【答案】(1)安全学科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国家,安全研究与安全概念的产生大体同步。至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

①第一次浪潮(二战至60年代)

作为一个学科,安全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在战争中非军职人员第一次广泛地介入了军事计划和军事事务,因此出现了安全研究的一个“黄金时代”。至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浪潮结束,转入低潮。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欧的国际安全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以军事战略为中心的研究。以这种模式进行研究的学者,被称为传统主义者。传统主义把安全研究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的研究。它探讨的对象是可能使用军事力量的情况,是暴力的使用对个人、国家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