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区
【答案】社区是指具有社会功能的一定地理区域,如乡镇、街道和居住小区或小区群等,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生存空间。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离不开一个具体的社区,也必然要与社区公众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具体如当地社区的主管机构、居民及其他组织等。对社区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在相关社区的生存、发展和它的整体形象,不容丝毫忽视的。
2. 公众
【答案】公众是指仟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具有四个基本特性:①公众的同质性,是指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 ②公众的相关性,是指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 ③公众的特定性,公共关系学里所说的公众必须是特定的; ④公众的可变性。由于组织的运行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作为工作对象的公众也必然处在变化中。
3. 窄播
【答案】窄播是指根据公众细分理论而提出来的有针对性的传播概念,相对于面向所有公众进行大范围传播的“广播”概念,史好地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公众需求。使用“窄播”的手段进行公关传播,需要我们知道传播的对象主要是些什么人。了解互联网的“窄播”功能,组织就会针对特定公众群体建立很多独立网站,满足其具体的需求。
4. 精神需求
【答案】精神需求是指比物质需求更为高级的需求。与有形的物质需求不同,精神需求一般比较抽象,难以捉摸,比如精神上的享受欲、轻松欲、探险欲、好胜欲、表现欲、好奇欲及各种审美情趣等,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定形或定量标准。当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旦获得满足后,其精神面貌往往会产生质的变化。
5. 媒介事件
【答案】媒介事件是指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希望传播开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的活动。如国内外许多企业组织都注重利用周年纪念日、厂庆之类的活动来邀请或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它们,借机宣传。这样的媒介事件目前在国内外已很普遍。
6. 传播意识
【答案】传播意识是指在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两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为了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需要在开放条件下不懈地向社会和公众进行传播,以实现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可以说,传播意识就是对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的原理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内化。
7. 柬帖
【答案】柬帖是指在组织的日常交往中,当需要举办或参加某些如纪念、喜庆、奠基仪式等礼仪性的社交活动时,用来告知主办者或受邀请者的特定形式的通知。柬帖的文字要求是简单清晰,但又必须在简要的文字中表达出组织的色彩较浓的感情和意向。
8. 对外监测
【答案】对外监测是指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或态度的监测。这种监测必须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其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行为变化趋势。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使组织在自身运行过程中,能及时拿出应变对策,以防当公众意向发生变化时出现“心中无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9. 危机管理办公室
【答案】危机管理办公室是指危机管理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第二级,也是常务执行机构,由一定的专职人员组成,作为常设机构平时可由公关部或办公室承担。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危机管理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收集信息,监控市场,做好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处理一般性的危机事件,定期向危机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简答题
10.简单介绍公共关系的主体一一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在社会学里常称为次级社会群体。
(1)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①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若干特定目标,这些特定目标集中体现了一个组织的存在理由。
②每个组织都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最小的组织系统也至少由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③组织结构的制度化。组织是通过自己构建的权力结构体系,来协调上上下下及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之问的活动的。
④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化。组织通过自己建立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
⑤每个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社会组织每时每刻都在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互动,并相互制约着彼此的存在和发展。
(2)社会组织的类型划分
①按照组织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等组织。
②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③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可分为生产性组织、政治性组织和整合性组织。
④按照组织对成员的控制类型可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
⑤许多公共关系学著作将社会组织分为营利性组织(如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和军队)和第三类组织(社会福利、慈善机构等)。
(3)公共关系学对社会组织的研究
①公共关系学侧重于研究社会组织如何围绕其目标,在运行过程中实行对公众关系的管理。目标是相对过程而言的,社会组织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组织的运行,社会组织只有通过运行才能达到工作目标。
②社会组织在行动过程中要发生关系联结,虽然它发生在各个方面,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人的联结和人以外的各种因素的联结两大类。人的因素包括人力(智力和体力)、人情、民意等。人以外的因素有物和信息,包括材料‘、设备、能源、自然环境和各种各样的资讯。公共关系要协助处理好这些物或信息与人的关系因素,因此公共关系具有管理的职能。
③对公共关系来说,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还可以作另一种划分,即可把它们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组织因素。这是跟上述信息及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划分相互交叉的一种划分。
④社会组织的运行是组织的一种本质属性,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同由物与人、内与外诸因素组成的现实环境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态变化也只有在组织的运行中才能发生。可以说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组织的运行过程,而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也只有在这种运行过程中才能实现。
11.社会公众人物在开展公关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与其他主体公共关系相比,社会公众人物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在具体开展自身的公共关系活动时,应经常告诫自己做好以下几点:
(1)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众人物不仅仍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争取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扶助孤老事业、挽救失足青年、资助失学儿童等,他们的社会声望将有助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推进。
(2)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社会公众人物应该十分珍惜自己的名望,不要娇惯自己,更不可自恃特殊而骄横跋启,切忌闹出罢演、漏税、做假广告之类的风波,而要时时刻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待人接物的表率。
(3)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补会公众人物的成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以至炒作,但弄得不好,媒体也可能搞得你灰头土脸、名誉扫地。如2000年8月,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在一次集会上悄悄骂了某记者一句,结果遭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民意支持率也骤然下降。因此,在尊重事实、烙守新闻规范的前提下,社会公众人物应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报道,以更好地传播有关信息及塑造美好形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