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94媒介经营管理实务之公共关系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BBS
【答案】BBS 是BulletinBoardSystem (电子公告板系统)的缩写。现在大多数网站的BBS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公告板一样,用户除了可以进入各个讨论区获取各种信息以外,还可以将自己要发布的信息或参加讨论的观点“张贴”在公告板上,与其他用户展开讨论。BBS 通常分为多个讨论区,每个讨论区有自己的主题,都有专门的管理者对用户所发表的文章进行管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讨论区,阅读讨论区中的评述,在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阅读了某篇评述以后,也可以用“回信”形式与作者或本讨论区的网友展开讨论。一般来说,现在能看到的BBS 大致有三种,即拨号式BBS 、登录式BBS 和WWWBBSo
2. 对象公共关系
【答案】对象公共关系是指按照公众的横向划分,进一步分别论述各类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一般说,有多少类公众就有多少类对象公共关系,但由于各类公众对象间往往有较多相似成分,我们拟从大处着眼,将对象公共关系划为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竞争对手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八大类。
3. 网络礼仪
【答案】网络礼仪是指针对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礼节规范,尤其是在新闻组里。网络礼仪不仅要求在讨论中行为要文明,而且还特别根据网络论坛电子信息的特点订立一些指导原则。例如,网络礼仪建议人们使用简单的文本格式,因为复杂花哨的格式并非都能在每个读者的电脑上显示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违反了某条网络礼仪,其他网络用户会强烈地提出抗议,以此来要求人人都遵守网络礼仪。对于普通网民来说,遵循网络礼仪是一个网络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专业公关人员更应该做遵守网络礼仪的表率。
4. 传播意识
【答案】传播意识是指在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两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为了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需要在开放条件下不懈地向社会和公众进行传播,以实现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可以说,传播意识就是对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的原理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内化。
5. 内音口报刊
【答案】内部报刊是指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
内部报刊的种类有许多,有大型的四开甚至对开的报纸形式,也有小型的“厂内简报”、“公司通讯”、“机关信息”等杂志形式的刊物,也有利用黑板报或宣传栏定期更新的。根据我国现时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能力来看,内部报刊以电脑打印的小型杂志形式的简报类为主,但有实力的企业也不乏印刷精良的内部出版物。
6. “关系经济”
【答案】“关系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用网络、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把世界包裹起来、把人和组织联结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并时时刻刻都依托着这些现实和虚拟关系的经济形态。在当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一些高增长经济体的两个驱动轮。领先于全球的美国信息产业对其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美国经济整体扩张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因。
7. 公众意识
【答案】公关意识是指公关从业人员对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原则、行为规范和操作范式的一种意识,是它们的内化。公众意识是对与组织相关的公众的认识。公众意识的强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区分:(1)有没有与公众广结善缘的强烈愿望。(2)有没有对组织面临的公众有个清晰的认识
(3)有没有与现实公众保持和发展关系的连续行动。(4)有没有同公众求同存异的心理准备。
8. 危机管理委员会
【答案】危机管理委员会是指危机管理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第一级,也是决策机构,由组织中有关方面的中高层领导组成,是一种兼职的矩阵式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危机管理的政策、制作本组织的《危机管理手册》,配备危机管理办公室的人员,检查监督平时危机管理的工作,主持定期的危机管理工作会议,负责处理重大的危机事件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学科研究的需要,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可分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
(1)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
①宏观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作用,尤其要研究市场经济和近年来勃兴的关系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姻缘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②微观理论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学科考察和综合概念阐述。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
(2)公共关系应用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如何确定公共
关系目标,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如何组织各种规模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如何评价活动结果,以及如何筹划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及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等。
③公共关系史的研究主要应以公共关系自身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但是,任何历史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历史都有着自身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研究公共关系发展史必须同研究公共关系发生、发展和变迁的环境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对公共关系史的深度研究将离不开对公众社会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乃至宗教背景的考察和思考。
10.简述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之间的联系。
【答案】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在操作程序上说,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既有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形态特征。
(1)社会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而协调和平衡则需要一定的调节手段和机制。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公共关系可视为两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它就表现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活动和劝说过程,这就是所谓处于动态中的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静态公共关系可被理解为一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社会关系,而动态公共关系则可看作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调节机制,是由两种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操作规程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是即时的、以实现短期传播效果为目标的战术招数,一种是延时的、以达到长期关系管理为宗旨的战略实施。
近10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即“关系技术”)和关系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一个新兴的、与公共关系同亲同宗的“关系管理”领域崭露头角,引起国内学界和各实际工作部门的注意。用“关系管理”的视野去审视公共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建立、维系、发展或终止,努力克服“一切从即时效果出发”的短视公共关系行为,将是公共关系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方向。
11.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方式。
【答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公共关系事业逐步走向职业化,职业化的公共关系需要大量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因此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对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应运用各种方式,“多管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进行:
(1)通才式公共关系人员培养与专才式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相结合。
①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员要求知识面广,有较全面的智力基础、能力结构和适宜的性格气质。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地处理各种问题,能够充任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②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员精通于某一方面的公共关系技术,如新闻写作、演讲宣传、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美工摄影和编辑制作等等。此类人员亦是公共关系实务活动所不可或缺的。
(2)系统教育与单科培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