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2.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成本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的状况,而形成了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3.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简答题

4. 请论述我国多渠道筹资的教育经费体制。

【答案】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庞大的公共教育体系筹措经费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取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收入和建立教育基金制度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1)财政性教育经费

在我国,衡量政府财政投入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另一个是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顶算内教育经费,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教育经费拨款(包括专项拨款和非专项拨款,如公费医疗和住房改革经费等)。

(2)社会捐集资

捐集资指城镇、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捐(集)资助学,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利用社会捐集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问。为了推动包括捐资助学在内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应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同时还可以适当提高捐赠企业减免税款的比例。总之,社会捐资助学不仅依靠公民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慈善意识的提高,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税收制度鼓励捐赠者将更多的钱投入慈善事业,建立对捐赠者的利益补偿机制。

(3)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

这是指办学单位或公民个人拨给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民办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把举办民办教育当作投资行为,希望取得合理回报。而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其私立教育也严格遵循教育的非营利原则,举办私立学校不是投资行为,而只是单纯的慈善行为。由此可见,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4)学杂费

学杂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筹资的重要渠道。尽管我国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但由于除学杂费和国家财政以外的其他筹资渠道在教育筹资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教育经费负担过程中国家财政负担和公民个人负担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要缓解政府财政和公民个人负担教育经费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基金会等中介组织,努力扩大社会资金对教育的投入。

(5)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筹资渠道。在我国,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通过基金会筹资己经逐渐成为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高校基金会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 各级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它们各有自己的职能。卜面主要就我国的情况分别加以介绍:

(1)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

国家教育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组织,也有人称它为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它包括

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

①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组织。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教育行使领导和管理的职权,因此,国务院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组织。它有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审定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批准高等学校设置等权力与职能。按其主管业务的性质而言,它不是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教育部是国家一级的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它是国务院主管教育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质上是国家教育行政的执行机构。

(2)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

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在我国主要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

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作为地方行政组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 县(区);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行政工作,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也是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②地方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

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置各级专门性教育行政机构,具体为省、自治区教育厅,直辖市教育局; 省辖市、自治州、地区教育局; 县(区)教育局(科),乡镇教育组,一般未设专门教育行政机构的,只设专门人员。

6. 你对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因是如何理解的? 你认为这种体制下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应如何配置?

【答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因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由我国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丁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高等学校担负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

(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下的职权责配置

①确立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履行党委的领导职责。高等学校党委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采取科学决策和集体领导的方法,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支持和保证校长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

②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高等学校的校长要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做到依法治校。校长要根据行政工作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决策体系,依法制定各项治校规章,主动负责地开展工作。根据多数高等学校的实践经验,校务会议成员一般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