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2. 西蒙(Simon )的有限理性说

【答案】有限理性是指:人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一种状态。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限理性的主要倡导者西蒙(Simon )提出的。西蒙认为:人类在经济的舞台上,面对了众多选择和决定,但是人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许多人想要依理性来行事,但却只具备有限的理性。因此他们努力消化庞大的信息,而且因为没有能力深入了解所有的可能性,于是往往选择了还算“差强人意”的解决方案。而非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主张的“最佳”解决方案。西蒙认为有限理性的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他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

3.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二、简答题

4. “督政”是指什么? 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何在?

【答案】(1)督政的含义

督政是指督导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活动。督政与督学一起构成教育督导的任务,二者密切相关,督政离不开督学,督学是督政的基础。

(2)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实践就是既督政又督学,并以督政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在我国实施督政的意义在于:

①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人力、物力、财

力的统筹和调控主要由党委和政府领导所掌握。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就社会发展全局来看,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干预教育; 从教育自身的规律看,它又不能离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发展; 教育所固有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决定了其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保持同步。因此重视和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干预是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中央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向宏观调控的转换,建立基础教育地方化、由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教育管理的水平,对办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建立专门机构了解和监督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也就成为必需。《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把代表同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依法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评价、指导确定为教育督导机构的任务和职责,是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督导制度的有益探索,根本上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需要。

③国际上普遍将加强教育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祛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建立督导制度、开展督政工作正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

5. 简述高等学校人力资本开发的职能。

【答案】高等学校人力资本开发的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

(1)数量层面,即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专业人才数量

各个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差别较大。在数量方面,经济发达国家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后,把普及教育的重点转向普及大学,如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在继续增加,政府应当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或采取相应措施,扩张高等教育供给条件,以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2)专业结构层面,即学校培养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层次

专业结构方面国家主要实施的是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分为不同的学科门类从而形成不同的专业结构。

(3)人才质量层面,即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所能达到的质量情况和素质水平

高等学校的质量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课程结构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起主导作用。

6. 阐述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及当前我国教育法规有效实施的举措。

【答案】(1)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

教育法规的实施是指教育法规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教育法规实施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①教育法的遵守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组织、教育公职人员、公民按教育法的规定

去做。遵守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a. 教育法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得以实施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基本环节,所以一切有关的教育组织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教育法规。

b. 教育法规的遵守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c. 教育法的遵守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以利于教育的发展。

d. 教育法的遵守是整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

②教育法的适用

教育法的适用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各种具体的与教育有关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教育法实施的又一基本形式。

(2)当前我国教育法规有效实施的举措

当前,我国为了保证教育法规有效地实施,具体举措如下:

①大力宣传。政府会通过相关组织机构和基础单位开展教育法的宣传,采取必要措施,使人人懂法,并遵守法。

②有效监督。不论哪种形式的教育法的实施,都需要实行监督。通常采用的监督形式主要有: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总之,保障教育法规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最终只有人人懂法,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法规的价值和作用。

7. 在教师评价中所坚持的“公正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教师管理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执行时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1)“公正原则”的含义

公正原则就是在教师评价中,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带任何偏见、私见,不凭主观意志做出判断,使评价结果与事实相符合。

(2)“公正原则”在教师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考核发挥奖优惩劣的激励作用。教师评价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教师工作的诊断和总结,坚持公正原则能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和优点,能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使大家共同提高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②有利于建设团队,形成良好的校风。评价是组织中重要的管理手段,具有风向标作用,公正的评价能使教师形成互助、和谐、团结的组织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③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个体价值。学校是文化单位,是知识分子群聚的社会组织。教师劳动的精神活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使得他们特别重视自我的价值,重视个人的声誉和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要求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期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公正评价有利于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

(3)教师评价中坚持“公正原则”的要求

①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考核主体克服凭印象、凭经验的主观臆断,而是注重调查,尊重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