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财政性教育经费

【答案】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也称主渠道。我国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经费;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政府各部门用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国家财政偿还教育外资贷款的支出;国家财政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教育的支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的费用。

二、简答题

4. 阐述国外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及其步骤。

【答案】(1)余数分析方法

美国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也称投资增量分析法。其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基期到报告期的经济增长数值。

第二步,依据传统的集合生产函数计算方法,找出国民经济增长的余数。

第三步,用反事实度量法,找出这个时期教育投资存量。

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总资本的公式为:

社会教育资本积累总额=(各级教育毕业生人均教育费用×社会各级学历者从业人数) 第四步,通过计算教育收益率,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经过计算,舒尔茨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2)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这是美国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此方法被西方称之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在世界教育经济学数量化研究中起到开创性作用。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有关数据资料。

第二步,综合计算各级教育程度就业者平均工资与具有八年教育程度就业者平均工资差别。 第三步,求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第四步,分析知识增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国民经济增长数额中,除了计算出教育的直接影响作用之外,仍然留下一个较小的余数。这个较小的余数就是与教育有间接关系的知识增进和知识积累的作用。

经过计算,丹尼森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3%。

(3)沃尔什的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法

美国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也称现值折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计算中扣除死亡率和就业率因素,用一定的利率把退休年龄以前的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加总计算出各级学校(中专以上学校)以及大学各种专业的净收益。收入现值公式为:

式中n 为毕业后年数,r 为银行利率。数学公式为:

式中P 为毕业后某年尚存人数,为某教育程度毕业时原有人数,为某年就业率,为当年平均工资,n 为毕业后年数,r 为银行利率。

说明: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应从学生达到中等教育入学年龄为计量起点,因为要考虑劳动年龄,同时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收入能力及其市场价格,才有可能把放弃的目前收入能力与未来收入相比较;中等以上教育及大学各专业教育具有一般资本的特征,在取得高收入的条件时,需要付出代价或费用,在偿还费用时,能带来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平均利润;对未来收入的计量,除考虑到死亡率、就业率等折扣外,还要用一定的利率(4%)进行扣算,再把退休年龄(65〜70岁不等)以前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全部加总,计量出教育后现值经济收入。

(4)科马洛夫的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此方法由苏联教育经济学者科马洛夫提出。他将教育作用首先化简为劳动系数,再计量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5)企业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企业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也称职工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①经济简化比计算法

这种方法亦称简单固定相关量概括法,是国外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简单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比较稳定的相关量为基准。这个基准量是国际经济学家推导公认的,即国民收入全部增长额中约有70%以上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的,而其中又估算约有30%左右是靠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取得的;另外30%左右是依靠加强劳动技术装备取得的。以此为依据,可以概括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其公式为:

式中G 为教育收益,P 为企业经济增长额。

此种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但只能求出近似值,因为它是以一种固定不变的相对量作为模式,来计量各种不同技术水平生产部门职工教育经济效益的,缺乏准确性。

②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以职工教育投资后,提高了生产技能所创造的收益与职工教育投资之比,求得的数值。简单地说,就是以职工教育收益率乘以职工教育投资,求得职工教育经济效益。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企业中职工接受教育的数量,即职工受教育面,可用表示;

第二步,计算企业受教育职工生产定额的增长指数,或称培养系数,可用表示;

第三步,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增长额,可设基期的利润为为

示;

第五步,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可用E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第六步,计量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可用G 表示,即用E 乘以职工教育投资额F ,

公式为

③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有五步:

第一步,确定基期和报告期年度,并计算出两个比较年度企业净产值增长额的差额,即: 净产值增长额=报告期净产值-基期净产值。

第二步,计算活劳动总收入的增长额,按照国际推算常规,净产值中约有70%是依靠活劳动创造的,即活劳动总收入=净产值×70%。我国计算活劳动总收入有时用活劳动总收入=净产值-(税金+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活劳动总收入增长额=[报告期净产值-(税金+利润)]-[基期净产值-(税金+利润)]

第三步,计算劳动收入水平差额(工资水平):

报告期利润为其增长额

第四步,计算企业相应时期职工教育投资额,包括直接教育费用和间接教育费用,可用F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