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税收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成本

【答案】税收成本是指为征集一定数量的税收收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税收成本是为了实现尽量减少税收流失和差错的目标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额外费用的总称。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广义的税收成本还包括税收立法成本。

2. “免费搭车”

【答案】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 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人提供。

二、简答题

3. 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将现行的生产型増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部分所含的増值税进项税金。

(2)完善消费税, 对税目进行有増有减的调整, 将普通消费品逐步从税目中剔除, 将一些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适当扩大税基。

(3)统一企业税收制度, 包括统一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税基的确定标准、税率、优惠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

(4)改进个人所得税,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的确定应当更加合理, 税率也需要适当调整。

(5)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 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6)完善地方税制度, 结合税费改革对现有税种进行改革, 并开征和停征一些税种。

(7)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的税率, 并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 什么是税收管理?

【答案】税收管理是指国家以宪法、税收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为依据, 根据税收运动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 通过税收杠杆, 筹集国家收入, 实施宏观调控, 调节收入分配, 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全部活动和过程。

(1)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政府征税的过程实际上是把归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个人)支配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转由政府支配的活动。实质上, 税收是政府对社会既定利益分配格局的一种调整。

(2)税收作为国家存在的经济基础, 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 而税收管理伴随着税收而产生, 并自始至终存在于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 要保证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 使税收能够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 并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就离不开税收管理。

5. 简述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

【答案】相机抉择机制, 是指在经济波动的不同时期, 政府根据调节目标的需要, 人为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政策工具, 做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安排。相机抉择多表现为一种补偿机制, 需要政府决策者准确把握经济形势, 灵活运用各项政策的搭配, 保持经济的稳定。

(1)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时, 政府可以人为地选择增加税收的抑制性政策来防止经济的过度膨胀。而由于不同税种、不同税制要素对经济作用的环节和层面是不同的, 因而政策手段的选择可以有明确的针对性。

(2)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时, 对税收政策手段的选择可做反向思考。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相机抉择机制存在一定的时滞问题, 即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机抉择机制稳定经济作用的发挥。

6. 简述影响税收增长趋势的主要因素并对税收增长趋势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答案】(1)影响税收増长趋势的因素包括:

①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剩余产品必然越丰富, 税基必然越雄厚, 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因此, 一般而言, 一国的税收收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

②经济体制的选择

凡是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 政府职能广泛, 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 相应需要较多的税收收入来保障这些政府职能的履行。反之, 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 税负水平相对就低一些。

③经济效益的影响

经济效益是决定税收收入増长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讲, 税收收入最终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中剩余产品的数量。随着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单位产品提供的剩余价值増多, 税收收入水平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可能。

④政府职能范围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府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地优化。随着政府职能由大变小、由窄变宽, 必然要求税收收入不断增长。

⑤税收制度的选择

a.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通常有利于税收收入增长;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b. 税制结构是否健全也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増长。

⑥税收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水平也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税种的设置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能否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偷逃税情况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

(2)对税收增长趋势的评价:

一般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 税收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 这种增长并不是没有限度的。

a. 税收规模过小固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税收规模过大同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b. 税收増长过缓无法满足政府对税收的需求, 而税收増长过快同样会抑制经济的增长潜力。

7. 税收政策目标有哪些?

【答案】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 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包括:

(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总供求的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也是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状况, 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①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 国家可以采取减税等税收政策, 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提高总需求水平, 抑制经济衰退;

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投资过度, 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出现通货膨胀, 政府则可以増加税收, 以减少消费和投资, 消除通货膨胀。

(2)经济结构协调

在经济总量均衡的前提下, 经济内部结构也应达到协调。经济结构主要包括:

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包括纠正产业结构的扭曲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②地区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经济状况之间的比例和关系。地区结构的协调要求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即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促进经济的合理地区分布、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资本市场结构:在资本市场中, 投资可分为安全性投资与风险性投资两大类。政府对投资行为征税必然加大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因而可以通过对不同投资方式税负的确定来引导资本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

(3)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①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 指就业率达到了一国一定时期认可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