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大学法学院856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述题

1. 法制行政的基本原则。

【答案】法制行政的实质,是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由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权力主体的监督,而约束和监督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是有一定规范性的。这就产生了关于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问题,这些基本法则实际是关于行使行政权力应当遵循的一般准则,表现的是行政权力的某些界线或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包括:

(1)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指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既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在既定法律或法规有效期间,即其未被停止或废止之前,行政行为须适合其规定;

②一切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都不发生效力;

③下级行政机关不得抵触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命令;

④除特别法明确规定例外,行政须自动适应法律或法规规定。

(2)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律规定的原则。指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诸事项,不得以行政命令代替之,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变更或修改,由制定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命令不能代替。

(3)行政裁量适合法规和适当的原则。指在法律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方面,行政裁量也必须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精神,符合其通则,并不得与其他法规规定相抵触。同时,行政裁量必须符合公益目的和通常事理,即适当。

(4)监督和矫正不法行政的原则。指通过对不法行政的监督和矫正,来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行政救济制度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在不法行政行为发生的条件下,通过申诉、诉愿和行政诉讼等制度,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二是在国家或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通过法定监督权的运用,来保障法治行政的主旨,追究行政责任,维护宪法精神和法律制度。

2. 简述机关后勤的管理内容

【答案】(1)机关环境管理

机关环境管理是机关后勤管理中的经常性的工作。有效的机关环境管理应有助于机关办公效率的提高; 有助于作为公共行政对象的普通公众容易接近,使机关环境更加人性化,便于公共行政活动的顺利推行; 有助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的改善; 机关环境管理还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2)机关物材管理

机关环境管理直接引出的是机关物材管理,因为机关环境管理的实现是以机关物材的有效配

置为依托的。几乎所有的机关后勤管理事务,都是在机关物材得以有效筹措、分配和利用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此,机关后勤管理、机关管理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机关办公用品等机关物材,是任何国家政府预算的经常性支出和日常政府消费或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政活动所必需的支出和成本。

总之,机关管理的发展和现代化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将机关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上,以经济性、效率性还有程序规范性、合规性为基准,时刻遵循勤俭办事的原则,应该注意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办公设施和环境的现代化。

3. 简述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

【答案】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依法行政的广泛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一式有着与封建社会完全不同的经济规律。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经济又有着以往全然不同的特性以及与之相1致的法则和诉求。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财产私有制。财产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基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崇和鼓励个人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和活动。这种动机和活动可以通过个人资金的积累达成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值,促进和扩大再生产。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与人民产生公法意义上的上下统属关系,进而产生事实上容易发生却难以纠正的侵权行为,危及私有财产制度。这就必然要求规范和限制政府的行为,即依法行政。

(2)市场竞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动力的外在的压力就是市场竞争,竞争必是激烈的、残酷的,比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为根本的法则。为了获得竞争胜利或竞争优势,每个人都必须奋发向上,从而不仅达到财货分配的目的,而且达到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也是强调子安秩序地,因为:

①如果竞争过于严酷、残忍,或者社会财富过于偏聚,一定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这就必须适时、适地、适事意志豪强、拯救无业者。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福利国家”政策,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

②如果不正当竞争,即以不正当的方法损害他人或社会公众利益,谋取暴利,其中尤以权钱交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避讳引起公愤同样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为此,就必须制定社会普遍遵从的“游戏规则”。比如,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第三者权威仲裁的那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是一切规则的总纲。

(3)管理理性化。资本主义经济为尽可能低的成本赚取尽可能高的利润,必然要强调手段和目标的合理化,强调效率,强调管理的科学化。这反映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必然要求规范、约束、制裁企业和个人的各类法律、法规、法令确切严谨,而不能仅凭借原则裁处。这就要求政府以理性的态度而不是感性意识实施公共行政管理,即依法行政。从法理上说,国家在私法关系上与公民是处于平等关系的。所以,当政府的行政行为在客观社会效果上损害国民权利和利益时,必须依据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的通则和规定承担行政责任,并给予相应的赔偿。

4. 简述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就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言,是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就行政现象和管理行为而言,则是政府通过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所确认和实施的。概括起来说,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所遵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民便民的原则。为民,就是要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宗旨。便民,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方便人民群众,违过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用,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

(2)完整统一的原则。完整既指各种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应当完整,也指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应当整齐划一。统一则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层级节制的组织关系,应当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同时按照各自的职守和功能实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实现国家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3)权责一致的原则。该原则的要义是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确认和规定。

(4)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一种数量状态,其内涵是指以较少的机构、人员和财物投入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效能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有效的程度,或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能力。精干与效能相联系,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人)才、(资)财、(物)材力与其工作效绩之间的合理比例。

(5)依法行政的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

(6)适应发展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①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相应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公务活动方式;

②根据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应调整行政机构和行政手段;

③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未来。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关于这个系统的任何规定性即原则,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强调各项原则的互生性、互动性,是发挥原则的规范或法则的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5. 简述行政伦理的含义。

【答案】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行政伦理的内涵相当丰富,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成为判断行政主体道德与否的伦理标准,从公共利益出发公正行事就成为行政伦理的根本之所在。行政伦理作为一种公共伦理,其区别于一般伦理道德的本质特性就是公共性。

(2)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其所承担的各种道德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由于公共利益至上的本质规定,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