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所)628公共行政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业务
【答案】行政业务是指政府担负的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活动或行政服务。行政业务是政府行政活动的中心,是政府对外部实施管理的活动。通过处理行政业务,政府的公共性质和管理职能得以体现。机关管理为行政业务的处理提供辅助和保障。
2. 罗斯福“新政”
【答案】罗斯福“新政”是指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为应对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新政的主旨是强化政府干预,通过采取一系列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来克服严重的信贷危机及经济衰退。其内容涉及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农业、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强化了政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立法职能、行政职能、经济职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本人也因此成为了那一个时期美国人的共同的领袖。
3. 正直
【答案】正直是指不畏强势,维护正义不偏私,敢说敢为,坚持信念,勇于承认错误的品格。正直是人类有关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为官者有关政治品格和政治道德的基本问题之一。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其核心在于自觉自愿地服从。正直的领导者至少具有几个方面的行为特征:天下为公; 正心诚意; 公道正派; 清正廉洁。8. 意志
答:意志是指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心理现象。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决定阶段指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确定达到该目的的方法。执行阶段即克服困难,坚定地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意志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与预定目的相符的行动以及抑制与预定目的矛盾的愿望和行动两方面。意志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并能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意志对人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4. 新公共行政学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
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违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犷“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己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概括来说,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⑤主张“民主行政”。
5. 制度环境
【答案】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的规则之和。制度环境也可以指一个国家的以宪法和法律结构为核心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决定政府改革的方向,制约其基本的价值选择以及具体的政策选择。在此意义上,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不在于突破制度环境的架构,而在于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有效地改变。
6. 效益
【答案】效益,又称效能,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偏重活动的品质层面。在行政管理研究中,效益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产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指政府部门产出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影响的程度,其中包括公民或顾客的满意度。行政管理的绩效不仅体现在时效、速度、理想的产出投入比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价值和功效的统一。
7.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8. 行政权力透明化
【答案】行政权力透明化是指一种实现在法律制度框架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化制度设计。作为
一种制度设计,行政权力透明化的目的是确保公众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害。权力透明化是权力共享化逻辑的必然结果。行政权力透明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①政府信息公开化。这意味着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公开信息,并以低成本传播信息;
②信息传播的自由化。这是指作为权力客体的公众依法享有信息自由权利和表达自由权利,这里包括寻找、接收与传播信息的权利。
③权力载体的电子化。这是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为权力运行透明化支持条件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和网络传递本身也成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基本要件。
9. 行政管理学
【答案】行政管理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指示和方法的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际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10.等级链
【答案】等级链,又称为权力线,是指组织内部从上至下明确而无间断的等级、权力和沟通通道。等级链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违反。等级链的意义在于:
①表明了组织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权力关系,通过这个等级链,组织中的成员就可以明确谁可以对谁下指令,谁应该对谁负责。
②表明了组织中信息传达的路线,即在一个正式组织中,信息是按照组织得等级系列来传达的。
二、简述题
11.简述治理理论的概念、理论特点、主要理沦以及关于治理理论的争论。
【答案】(1)治理理论的概念
治理理论是研究如何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实现政府与公民等多种权利主体共治的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重点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理论:
①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 ②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③倡导网络管理体系。
(2)治理理论的特点
治理理论既是对社会科学传统范式的一种反思,亦是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一种反映。分合、全球化、区域化、共时性、交叠、认知共同体、全球公民社会等新词语,构成了治理理论的语义特点。其理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