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612社会学基础知识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社会学
【答案】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2. 方法论个体主义
【答案】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个体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早由韦伯提出,经过哲学家波普的论证,再由经济学家哈耶克精辟的论述,现已成为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方法论原则。
3. 理性
【答案】“理性”最根本的特征是以行为的“迂曲”推延报偿的直接获取,换取更长远的满足,在现有手段与未来目的之间建立起符号化的关联,即可以得出某种“理论”或“模式”,并借此指引行动。
4. 社会分工
【答案】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是对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的最大影响因素。
造成社会分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互动频率加大,这就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往往出现犯罪、以强凌弱、战争等极端的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直接破坏着维系社会团结的基本道德规范,破坏着社会团结的基础,使社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职业专门化不仅不会破坏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在从事各专门职业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由于社会分工提高了各个专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同一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所以,凡是具有高密度人口而又从生存竞争中保存下来的社会都具有较发达的社会职业分工。
社会分工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社会后果:首先,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其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这两方面的后果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二、简答题
5. 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案】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
(2)对于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的研究:
齐美尔具体分析了不同群体类型中的互动形式,揭示了不同数目的个人联合所出现的不同特征,主要有二人群体、三人群体以及大群体。
(3)对于社会冲突的研究:
①讨论了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②具体分析了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6. 如何理解《旧制度与大革命》?
【答案】《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排斥政治和政治自由导致人民发动革命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而革命又进一步导致社会对政治和政治自由的恐惧,从而为专制奠定基础。
(1)重新思考大革命只有结合研究自由在美国的稳步前进和在法国的艰难征程,才能全面看待自由。要洞察自由的奥秘,必须探究法国的革命和历史。
①托克维尔主要是通过比较美、英革命和法国革命的不同说明这一问题。
只有法国最终以建立新世界为目标发动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全面的民主革命。在民主的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锻造下,生成深厚的革命传统和旧制度残余力量,敌视革命和民主的反动传统,自由因此步履维艰。
a. 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加剧了民主的一些内在弊病。
b. 很多法国人疑虑民主的发展将引起革命,希望限制政治权利,从而阻碍了民主和政治自由在法国的成长。而无法通过政治解决问题的民众又会“乞灵于革命传统”,再次陷入动荡。
c. 法国的革命传统可概括为一种政治病症:排斥政治和政治自由导致人民发动革命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而革命又进一步导致社会对政治和政治自由的恐惧从而为专制奠定基础。
②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首先是热情肯定的。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被大革命的外表所迷惑,它的辉煌掩盖了缺陷,激烈掩盖了传承。大革命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不是要造成并延续政治制度范围内的无政府状态,而是要“增加公共权威的力量和权利”。
(2)旧制度:大革命的漫长缘起
《旧制度与大革命》通过分析法国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来揭示中央集权如何逐步奠定其行政基础和心理基础。
①旧制度
旧制度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两种趋势的混合。它不是指一种社会状况,而是指一种社会状况的危机,不是指旧有的封建社会或贵族社会,而是指已经在多种相互矛盾的准则下陷于分崩离析的这个社会的晚期阶段。这种社会转型加剧了法国社会基本矛盾,促成大革命爆发。旧制度后期法国总体上处于从团体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②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扩张意味着国家的兴起,中央政权已成为社会机器的唯一动力,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剧了法国各等级团体分离。
各团体形同路人甚至相互仇视,再也无力组织起来约束政府或援助政府,政府分而治之。法国公民完全缺乏在危机中共同行动、互相支持的精神准备,所以,一场大革命就能在一瞬间彻底推翻这样的社会。
(2)改革举措与文人政治:大革命的爆发
①理论与现实的起因
现实中,由于中央集权逐渐侵蚀乃至消除了地方自由,地方不再有独立的政治生活,各地法国人趋于相似。中央集权在立法和行政上推行举国一致,实行普遍的规章制度。而在理念上,大革命更有其独特的文学政治起因。
②法国缺少政治自由
民主派认为大革命实现了启蒙思想的正义原则,保守派认为大革命出于一帮文人的蛊惑。而托克维尔则融合两种看法,要探讨文学政治这一启蒙思想思维特征及其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一一法国缺乏政治自由。
③文人政治的缘起
a. 法国普通民众饱尝旧制度诸多弊端之苦,却看不到医效全面且迅速的良方,极易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
b. 贵族和资产者在生活方式上趋于接近。接受共同的启蒙教育和文化,在文化趣味和社会政治思想上共识较多,又都长期不能真正主导公共政治生活,缺乏从政议政经验,因此都成为文学政治的信徒而对其危险毫无所知。
c. 本应起到牵制作用的各级官员也只精通行政实务而不懂治国方略,无从理解和预见社会潮流的动向及后果,因此也盲目接受时髦的政治言辞。
结果全体法国人都“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人们对现实状况毫无兴趣,他们想的是将来可能如何,他们终于在精神上生活在作家建造起来的那个理想国里了”。
“寻求精巧新奇而不是真切实在,图慕有趣的图景而不是切实的宗旨,对优雅的表演和精致的言谈津津乐道,却不考虑戏剧的结局,最后是靠印象而非理智来判断”。此即托克维尔的“政治中的文人精神”。文人政治就此成为大革命的精神源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