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答案】17世纪初中期,近代报刊在欧洲普遍出现,出版自由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生。英国人密尔顿的《论出版自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也是第一次提出新闻自由的口号。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仍是私有制下的自由,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自由,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必然是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自由,一切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威胁到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自由都会受到严厉的限制。(2)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本质上是资本或金钱的自由,并且愈演愈烈。

人们所共知,要将法律形式上的普遍自由变成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自由,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自由的物质条件和其他条件。“理论上、法律上的出版自由,到了具体的‘自由市场’上,成了只是少数有钱人—大资本家、大财团的特权”,而不再是实际的普遍权利,只成道义上的、应该的普遍权利。

(3)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信息霸权和新闻霸权。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以新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新闻自由秩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内与对外的双重政策与做法,同样表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视国际新闻自由的正常秩序、无视他国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利的现象,也证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虚伪性的一面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

(4)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评价

①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的必然反映。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矛盾、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同时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但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手段和条件。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以上亿美元计算,甚至高达数百亿,除了财团,没有谁有如此巨大的财力。于是,出版自由就沦为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善的一面。

总言之,以上方面为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最为根本的性质,其他特征都依赖于这种性质,但资

本主义新闻自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需铭记。资本主义“虽然没有解决普遍自由的重要物质条件,但它毕竟确立了普遍自由的形式”而且,就现实情况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公民享有的新闻自由范围较大、自由度较高。

2. 毛泽东精心修改文稿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我国当代的新闻高手和语言巨匠,他对新闻文稿的修改,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1)首先从政治、政策上考虑,确保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服务工作大局

譬如,1946年9月11日,毛泽东在审改《解放日报》社论“蒋军必败”时,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不但澄清对美的幻想,主要应澄清悲观思想,指出必胜前途,这是目前的中心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及时把握社论立论的重点,从而确保了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

由此可得启示:判断一篇新闻评论的价值也好,具体修改一篇新闻评论也好,首先要看全文的思想观点和基本倾向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有力,是否有针对性。具体而言,就是是否符合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当前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服从和服务于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总言之,在舆论导向上,一定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检查核对引证材料是否有科学根据,文章中心内容是否突出,结论是否无懈可击

1948年9月14日,毛泽东在审改一篇新闻稿时,明确批示“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没有内容,小能引人注目。”如将《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改为八字题:《妇女走上劳动战线》,片言居要,深刻揭示了主题。

由此可得启示:修改新闻评论,要尽量删除那种足以淹没作者自己思想的“繁征博引”,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恰到好处。为确保引述材料的真实可靠,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一手材料; 对第二手材料,特别需要反复的研究和对证; 对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名、地名、名称、数目字等,都应该认真地核对,遇有疑问,要及时核查清楚。引用领袖人物和经典作家的话,或中央重要指示、决议的时候,尤其要谨慎从事,要根据正式的文件或著作,并且注明引文的出处。

(3)注意全文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力求使引论、正论和结论成为凤头、猪肚、豹尾 对新闻评论的开头,毛泽东曾这样论述:“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和结论。”他在修改新闻评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时,几乎把原稿开头全部删掉,只抓住最活跃的因子,并迅速过渡到文章主体。

由此可得启示,在修改新闻评论时,要检查论点是否鲜明、突出,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注意的重点应当是:条理层次清楚不清楚,段落划分得妥当不妥当,详略之间有没有不妥帖、不匀称的地方,前后的交代照应周到不周到,各个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是否贯穿得起来,文章的开头是否单刀直入,结尾是否铿锵有力,首尾是否相互照应,有没有疏漏等,并且注意推敲某些段、节和意思重要的文句,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4)进行文字上的修饰

毛泽东在这方面更堪称大师,经他修饰变得更为漂亮的文章多得数不胜数。修改的基本要求

包括:

①文字通顺,标点规范,没有错别字;

②句子含义确切,不能含混不清,产生歧义,不易理解;

③要求句子简洁、文字精炼,力戒陈词滥调,杜绝大话、空话、套话、绝话、假话、废话; ④文体优美,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5)动笔前后两种修改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 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人们通常所指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之后,但从这段话可得启示:在文章动笔之前,在“顶先研究”、“预先准备”阶段,对于选题立论的深思熟虑,对于谋篇布局的反复琢磨,对于运用词语的认真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不过是把修改工作做在动笔之前罢了。这种动笔之前的“修改”,在一定意义上看,比动笔之后的修改更为重要。

3. 好的评论选题应该具备的条件。

【答案】(1)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①触及现实,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评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群众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旨在向广大群众及时明确提出如何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

②新闻评论的强烈的时效性决定它一定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风尚、新问题、新动向作为主要评述对象,即时发言,给人新的启迪。

③新闻评论的选题讲究时效性,要充分注意时间和时机的关系。

④选题要新,并不意味着每篇评论都要提出新问题,讲出新观点,这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要学会老题新做,常做常新。

(2)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①评论所评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要倾向,应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并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评论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力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③用作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必须绝对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④选题要准而有当,须通过理性思考,掌握事物的内部联系,了解此一事物不同于另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达到恰到好处的目标。

⑤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体现着媒体的方向,一定要注意准确性,要有全局观念。

(3)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即从大间题的某一个侧面选定论题,选取最贴近生活情感,最体现时代精神,最吸引受众“眼球”的那一点入笔,使论题具体集中,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