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814评论写作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精神?
【答案】修改,是评论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写作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几乎没有一位不是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花在文章修改上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比写作时间还要多,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前苏联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死后,人们发现他的许多巨著,都保存有十次二十次的未定稿,有一篇论文改写达九十多次。修改包括两种:
(1)动笔前的修改
在“预先研究”、“预先准备”阶段,对于选题立论的深思熟虑,对于谋篇布局的反复琢磨,对于运用词语的认真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许多伟人的不朽之作,都是动笔前在“修改”上花大量心血。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就经过多年的多次修改。
(2)动笔后的修改
文章写成后的修改“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比动笔之前的“修改”更为具体、切实,两者不可或缺。我国现代作家徐迟生前说过,他的每篇稿子,总要改一遍、抄一遍,至少得抄五遍。他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涡旋中》,手稿已看不清楚,在《人民日报》的小样上,他又改了一百一二十处。
2. 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有何区别?
【答案】(1)政论性按语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提纲掣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提高阅读效果。
②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有不少编者按语,原来就是党委负责同志的批示。
③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需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
④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2)说明性按语
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报道,补充说明一些情况,交代一些背景,如作者的身份、刊载的目
的等等,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
3. 新闻评论论证是否严密,其主要含义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新闻评论在析事明理的过程中,总是要通过严密的逻辑结构来论证文章的基本观点,以雄辩的逻辑力量来说服受众的。一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是否严密,它的逻辑性强不强,其含义不外乎以下三点:
①是否能说得使人信服,使受众必然得出并且不得不接受你的结论;
②论述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③思想、议论严格周密,思想的过渡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2)为达到严密论证增强说服力的目的,首先要讲求文章中思想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使通篇文字的先后顺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衔接,每一部分的逻辑推理,都根据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来组织,从而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论证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4. 结合学习鲁迅关于杂文的部分论述,谈谈杂文的几个主要特点。
【答案】(1)敏锐地反映现实斗争
杂文作为一种政论,要紧密联系实际,对现实斗争及时做出反应。
①“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②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中华民族的大多数,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向敌人冲锋陷阵。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 对人民,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态度十分鲜明。
③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作用的杂文,不是脱离实际、关在屋里写出来的。如果作者没有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是写不出这样的杂文的。舞文弄墨、讲空道理的作品,那不是杂文。
(2)锋利隽永的文风
杂文的内容应当接触面广,丰富多彩,而它的风格一般都具有尖锐泼辣、生动隽永的特色。用钝刀子割肉,不是杂文。
①“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②“贬锢弊常取类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形象化说理。鲁迅说他的杂文是“论时事不留面子,贬锢弊常取类型”;
③内容与技巧并进。锋利、切实、隽永的文风,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要注意内容的充实,言之有物才能写好杂文。
(3)简洁多样的形式
杂文的表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杂感、日记、书信、断想、随笔等都可以采用,这样才能称得上“杂”。
①简洁而有骨力;
②画眼睛,抓要害;
③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短而有骨力的杂文,首先表现在内容的精炼,同时在文字上字斟句酌,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5. 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有何异同点?
【答案】(1)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的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
都是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
②地位相同
报纸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的灵魂”。同样,广播新闻评论是电台的“旗帜”与“灵魂”。
③所有新闻媒介中的新闻评论都有它们的共性:a. 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b. 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c. 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④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共性较多,有些报纸评论在广播中插出,也成为广播评论。
(2)广播新闻评论与报纸新闻评论的不同点
①广播新闻评论相对于报纸新闻评论而言,是“有声评论”和“口语化评论”。
②传播的方式不同
广播新闻评论是口播的,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稍纵即逝的,不是白纸黑字、可以反复看的。
广播新闻评论靠声音传播,因而在传播快、广、感染力强和公众性广等方面占优势,而在稍纵即逝、不留痕迹方面又有其弱点。报纸新闻评沦则在传播的速度、广泛性上处于劣势,在保存性和持久性上处于优势。
③传播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二者在选题、论证、结构和语言上有所不同。
6. 什么是评论说理的反证法和归缪法? 试举例说明。
【答案】(1)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这种方法有时表现为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相对立的论点错误,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有时又表现为证明对方论点错误,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论点正确,从而以后者的正确证明前者的错误。
例如,短评《节后说“节奏”》,本意是论述“节后要加快工作节奏”,但不正面立论,却从反面提出论点:“节后倘若仍是慢节奏”,“有人说‘正月慢’是风俗习惯”等,然后运用事理说明“慢节奏”、“正月慢”是错误的、有害的,从而得出结论“:节后的各项工作要快马加鞭……”,作者的“快节奏”的论点正确。
(2)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沦,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错误。由于结论一目了然,对方的理论不攻自破。我国古代不少脍炙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