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825文艺与传媒业务综合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答案】(1)战斗性是杂文的灵魂。抽去这个灵魂,杂文就不成其为杂文。鲁迅先生认为,杂文虽然“不敢说是诗史”,但它“有着时代的眉目”,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2)在高举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今天,杂文的生命力,也同样首先在于它的战斗性。杂文的这种战斗功能可以使作者和社会现实脉搏息息相通、一起跳动。每当社会生活中出现新的变化,杂文总是率先出现,以快捷的速度、鲜明的风格,言简意赅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意见,加快事物发展的进程。
(3)杂文在针贬、批判一切妨碍、破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行为的同时,也满腔热情地讴歌褒扬一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2. 立意与选题的关系怎样? 有何区别?
【答案】(1)立意与选题的关系
选题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是写作新闻评论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立意,即提出观点和看法,亦称立论。这两步相辅相成,但又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是有题有意,题意相伴,题到意到。
①一般而言,自发撰文,总是意在题先。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又找到行文的相关材料,于是意思确定,题目也有,这样写评论也比较顺手。
②但也有题在意先的情况。譬如,领导布置写的题日,或者学生的命题作文,对写作者而言,往往有题无意,这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一一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解决才可以行文成篇。
(2)立意与选题的区别
①选题规定评论的对象和范围,立意是对所评述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确定文章的主要思想。可以题在意先,也可以意在题先,关键是只有选题和立意同时具备,才能行文成篇。
②选题是立意的基础,立意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立意是指确立中心论点,原则是联系实际,提炼出对事实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如果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意正是经过思考酝酿形成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3. “无情未必真评论”的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1)“无情未必真评论”是中的之言。道理很简单,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是非、说道理的文字体裁,它无非是提倡一种东西,反对一种东西,达到扶正祛邪、兴利除弊的目的。因此作者在论述一个问题,阐明一个观点时,总要受自己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激励、或批判的情感所统率、所制约。
(2)人们经常讲的“合情合理”、“通情达理”、“情理交融”等等,都说明情与理是对立统一的,情为理服务,理借情感人。实践表明,评论文章若能娓娓道出“理’夕,既能说服人,“深深透出情’夕,又能打动人。正因为如此,从我国近代著名政论家梁启超开始,都十分强调笔端要常带感情。毛泽东更强调指出“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
4. 广播评论的写作和制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
新闻评论以逻辑思维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其内容一般比较概括和抽象。对于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介而言,让受众听懂评论的内容并在记忆中有所留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把分散的论点条理化,并有所集中,使听众在有限的收听时间内,能够明晰地把握论题和中心论点。
(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同其他媒介一样,广播评论也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为了给评论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广播评论中,应选取新鲜而典型的论据,以此引起听众的兴趣,进而在叙议结合中表明态度、做出分析。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广播评论是写给人听、说给人听的,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和议论方式的深入浅出既是它的基本特点,也是写作与制作的基本要求。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音响是广播评论有机的组成部分,进入90年代以来,音响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广播评论。其作用也从开始时引出话题、渲染气氛,过渡到回溯背景、叙述过程、参与议论等。
5. 新闻与评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体裁中最常用的两种主要文体。
(1)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共同点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在一个总的报道思想指导下,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完成一定的传播任务。这两种主要文体的大目标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新闻报道是基础和主体,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用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意见来启迪受众。新闻评论则是旗帜和灵魂,它总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
心任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评述说理,指明于l 一么正确,子l 一么错误,以有形的意见直接地指导人们的工作、思想和行动。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不同点
①反映内容不同
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何在,以及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哪些方面的意义,对社会有何影响等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
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事实表象所掩盖的本质现象,然后进行分析说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②写作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它在满足受众欲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激浊扬清等作用。
新闻评论则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③表达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6. 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答案】现在的互联网前身,是1969年问世的“阿帕网”(ARPANET )o “阿帕”(ARPA ),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 )的简称。使用仅限于军队和为军方服务的高校科研机构。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969年至1986年,互联网的产生和早期应用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网络非民用化,主要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军事部门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他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1986年至1995年,互联网的民用化和商业化阶段。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建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覆盖全国的NSFnet ,使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这是互联网民用化的开始。1990年9月,Merit , IBM 和MCI 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私人公司一一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o1992年其建立的ANSNET 为互联网的主干网。这是互联网的所有权向私人公司转让的开始,是其走向商业化的第一步。1995年4月30日,NSFnet 停止运行,Internet 完成自身商业化过程。
(3)1995年以后,互联网继续发展和网上服务竞争阶段。1995年以后互联网日渐渗透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