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825文艺与传媒业务综合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网络新闻评论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参与、言论空间的拓展、文本形式的创新。
(1)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的参与
①从评论主体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记者评论、专家学者评论和普通网民评论。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普通受众的广泛参与是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②尽管在报纸的评论版面上和广播电视的评论节目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普通人的声音,但传统媒体一方面要受到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另一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审稿程序,普通受众的参与非常有限。媒体不仅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留给记者和专家学者,在版面编排和时间分配上也对记者和专家学者的评论进行强势处理,对为数不多的普通人的评论进行弱势处理。③网络媒体打破这些限制,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并且有表达的愿望都可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发言,而且其言论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隐去自己的真实地位和身份,依靠建立在逻辑和事实基础上的真理在网络上与他人平等交流。网络汇聚四面八方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是革命性的。
(2)网络言论的拓展
①网络评论使我国的言论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这是网络评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更加真实而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观点在网络上得以呈现并且交锋,使意见的多元化局面得以形成。
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评论中批评性意见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互联网空间得到更好的实现。近年来,网络上对于热点新闻事件的讨论风起云涌。网络能够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一个平台,并能够容纳对同一事件的多种不同的声音,而这一进步与网络媒体在中国的兴起无疑有着直接的关系。
(3)文本形式的创新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传播上必然带上这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产生新的文本形式,网络也是这样。从技术上看,网络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来传播评论。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评论依然以文字为主,但其评论却出现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编辑组织形式。
①从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的角度,可将网络新闻评论分为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留言板跟
帖和论坛评论。其中,言论频道的新闻评论基本上都是完整的评论文章,与报纸新闻评论并无本质区别,但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却是两种全新的评论形式,是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有品种。留言板是针对单条新闻所设置的交流与讨沦平台,论坛则是针对社会某方面内容的交流与讨论平台。
②传统媒体的评论,不管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有其规范和标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是一期完整的节目。留言板跟})占和论坛评论则要自由和随意得多,它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简短的话,或者一个词,甚至一些符号(比如一串感叹号,一串问号,一个笑脸或者一个鬼脸),但以一两句话的帖子居多。留言板和论坛上的言论基本上都是即兴的,并不追求严密的逻辑和论据,只求表达自己一时的意见和情绪。实际上,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是将作为人际交流的私人领域的聊天和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却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一个公共领域。
③由匿名所带来的自由随意性、即时互动性和言论长期驻留所带来的讨论的持续性,是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区别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几个鲜明特征,也是网络媒体在评论形式上的最主要的创新。也正是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使网络新闻评论在更大程度上使评论的本来目的得以回归一一摆脱形式和制度的束缚,自由而且广泛地交换观点和意见。
④网络评论在文本形式上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这两种全新的评论形式上,也体现在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形式上。言论频道新闻评论利用网络的超链接功能,通过编辑点题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组织网民进行讨论; 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进行评论汇编,就某一热点讨论制作专题,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建立评论数据库。
2. 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案】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包括:
(1)论点
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2)论据
论据是指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由作者从客观事实中直接或间接提炼出来,是论点提出的依据。
论据可以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前者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或概括,包括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理论性论据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业己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 国家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的权威性的言论;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3)论证
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相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论证是评论写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其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3. 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为按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下:(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行文提纲掣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③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前按语。(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 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 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4. 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新闻评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新闻评论主要包括:大型重型的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 中型的评论(社评、评论员文章)、小型的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
(1)社论
①含义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某级党委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