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61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答案】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显形体育课程资源和隐形体育课程资源。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指经验、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等。
2. 班级体育锻炼
【答案】班级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以班级或锻炼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领导和帮助下,由班体育委员和锻炼小组长主持会议进行的体育活动。
3. 巩固提高原则
【答案】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4. 学校体育的行政管理法
【答案】学校体育的行政管理法是指学校体育管理者依据学校体育行政管理组织的权威,运用有关部门的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5. 运动负荷
【答案】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6. 效益评估
【答案】效益评估是把各种效果和条件指标全部量化之后,采用报表,根据公式进行统计计算的一种方法
7.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
【答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只利用课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
8. 竞技体育
【答案】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竞技体育是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竞技性体育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 )。
A.1990
B.1991
C.1992
D.1995
【答案】A
【解析】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
10.依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来制订出的教学计划,属于( )。
A. 学年计划
B. 学期计划
C. 单元计划
D. 课时计划
【答案】C
【解析】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都是按照时间长短制定的相应的教学规划。单元计划是依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来制订出的教学计划。
11.在动作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其生理特点和表现为( )。
A.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B.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C.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逐渐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能精确的分析与完成动作。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D.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答案】B
12.对于复杂的动作,在接受阶段的教学后采用的讲解形式是( )。
A. 侧重法
B. 分段法
C. 对比法
D. 联系法
【答案】B
13.把教师称为人类智慧、知识、经验时代相传的“中介人”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蔡元培
D. 乌申斯基
【答案】D
14.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答案】B
15.日本在( )年颁布的《日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是今后日本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基本方向: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阶段。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答案】C
【解析】1987年,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日本颁布了《日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
16.在学期结束时,为判断体育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属于( )。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过程性评价
【答案】A
【解析】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 17.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体育课成绩的( )。 A. B. C. D.
【答案】C
18.体育教学研究中,选择两个自然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后进行对比测试,该实验属于( )。
A. 前实验
B. 真实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