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广大教育工作者正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探索。本文提出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能把握设计性试验的教学规律,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效率,以求对运用设计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对于国位中学物理教材而言,国内教材对实验要求较低,表现在:1.教材中饰演数量较少。2.试验层次单一。3.试验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实验大都是在已知原理的情况下,按照课本上已有的实验步骤去操作,得出预料中实验结果,这种照单抓药式得操作只能锻炼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这对学生掌握试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已形成学生刻板、僵化的思维模式,丧失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而英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接替除了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试验方式,其中世纪性试验因其对学生专业知识要求高而备受推崇。 设计性试验是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自行世纪实验方案,选定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组织操作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探索过程。实验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检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进行积极广泛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因此,本研究认为进行设计性试验室是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本人经过阅读文献和检索资料发现,前人对创造思维的研究较为深入,给出了创造思维的定义、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培养方法;但对设计性试验的界定、题目的特点、实验要求则较少探讨。通过对各方面资料的汇总分析,本文重新概括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性实验要求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指出设计性试验具有综合性、探索性、联系实际的特点。进而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设计性试验的特征进行了类比、分析、归纳认为它们有三点相同之处:1.都需要以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基础;2.都具有多角度、多方位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要求;3.都需要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寻求知识点间新的联结方式。从这些相同点出发,首先轮生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可行的。其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出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依据的教学原则为: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提出了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策略:(1)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策略;(2)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3)训练学生运用元认识监控的策略。最后探索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施途径:(1)加强问题表征的训练,为创造性思维寻找良好的"开端";(2)运用试验方案设计核对单,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多端"性发展;()自居的进行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保证思维过程的最优化;()加强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为了检验和完善本文的观点,本人于2000年9月-2001年3月在中原油田第二中学理科试验班进行了教学实践。本实践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能将本文中提到的教学策略贯彻到教学中去,严格的按所设想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改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学生在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科学、尊重被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生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运用思维提示卡等思维训练手段、实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探索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对实验器材的原理、用途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运用转换、体哦环等方式寻找知识之间的新的连接的科学思维方法。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结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设计性试验的特点的相同之处,论证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途径的可行性。 2、根据设计性试验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并以此提出了进行设计性试验应具备的知识层次结构。 3、提出了在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策略。 4、探索了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基本的实施途径。 5、设计了进行设计性试验过程的教学实施用表及实验过程评价的量化评估表。 这些研究工作对运用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有借鉴作用。从而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