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语文题库>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问题:

[单选] 某教师在开学之初让学生以《我的爱好》为题写了一篇作文,以便了解学生的兴趣及语文基础,这种做法()。

属于形成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侧重摸清学生的表达水平和阅读水平。是诊断性评价,利于以后语文教学的展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着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问题:

[单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这一能力和要求侧重达成课程目标的()。

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问题:

[单选] 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写法借鉴”“写作练习”“文章修改”,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问题:

[单选] 某新任教师针对如何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个问题,请教了若干教师,以下是几位教师的建议,其中对教学评价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但我们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老师在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要马上做出判定,不必由学生来做出评价。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比如“你真棒”“很好”“真不错”。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讲求语言的准确性。

问题:

[单选] 学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朱自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就其文风写一篇评论。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章。读写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扩展课外相关文本,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扩大了视野,有利于全面理解课文。

问题:

[单选] 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在自己的小区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并学写调查报告,这种做法()。

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说明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和重视自然资源。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等。体现出学校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场所。

问题:

[单选] 教师在教授《滕王阁序》的时候,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所学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找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试着翻译,让一两名学生阅读并试着概括文章大意。试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正确的是()。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问题:

[单选] 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经历,那么,现在大家不妨来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婚姻历程呢?生: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第一次婚姻实际上是做一个童养媳,而第二次婚姻一开始则是被逼的。虽然祥林嫂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也有快乐,但没有多久她老公就挂了……这位学生还没说完,就被学生笑声打断了。如果你是当堂的语文教师,你将如何处理?()

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对这位学生积极发言应予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一个“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千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

问题:

[单选] 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时,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下是他的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重点讲深、讲透。再如,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他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被历代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古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传》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帮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以上教师的教学反思做简要评析,分析不正确的是()。

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考习惯。课下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本节课的内容扩充得太宽泛,不利于学生对本课文章的掌握。

问题:

[单选] 阅读有关写作教学“创新评价方式”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双评作文批阅发下后,还务必要求学生重读点评过的作品,写自我反思后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作文评改反馈最终还要回归落实到作者本身。此时作者再次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再创造。因为有针对性评价的对照,学生每次可纠正自己一点错误,每次都可在反馈中前进一步。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新起点。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双评可以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灵感。评价方式的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是一种学习能力,互评后自我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作文修改的过程等于再创造,可以逐渐纠正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