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2综合考试(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广义上是指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利用:狭义上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
2. 土地所有制
【答案】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3.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4. 毛地
【答案】毛地是指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但未完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土地。
5. 土地使用权
【答案】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6. 土地权属管理
【答案】土地权属管理是指国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其中包括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
二、简答题
7. 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答案】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纯粹规模报酬变动规律为理论基础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以资源报酬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即由于生产要素配合比例变动,从而使要素的使用进入合理报酬阶段而产生的效益;
(3)以机会成本为理论基础的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8. 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答案】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包括: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9. 城镇土地分等与定级的关系。
【答案】城镇土地分等与定级的关系有两个:分等和定级。
分等是把一个城镇(一般以县区为单元)作为一个点来看待,分等就是把全区域各个城镇按照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进行划分。一一它反映城镇之间的差异。
定级就是把一个城镇作为一个面来看待,对其不同区片进行质量划分。一一它反映城镇内部各区片的差异。
我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
10.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
【答案】关于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的改革与完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当前农村普通存在的土地使用经营的主体形式。
从整体来看,它适应中国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因此,目前多数地区土地的使用经营形式不宜做过大的,调整仍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对于家庭承包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则应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以使承包制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在经济发达、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逐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11.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答案】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包括:
(1)国家发展政策;
(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
(3)价格政策;
(4)税收政策。
12.市场价值有哪些特点?
【答案】市场价值又称公开市场价值,是在满足以下条件下的进行交易的最可能价格。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
(2)交易双方出于利己的动机;
(3)交易双方一是精明的、谨慎的,并且了解交易对象和市场行情;
(4)交易双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易;
(5)不存在卖者因特殊兴趣而给予附加出价一一邻居购买、在紧邻处地产商购买、原使用者购买。
13.土地金融的特点。
【答案】土地金融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债权可靠,较为安全;
(2)贷款偿还期较长,利息率较低;
(3)土地金融一般实行债券化;
(4)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以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 相反债务人必须保留在契约到期是随时偿还债务并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
14.土地估价的目的。
【答案】土地估价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协议)、转让(买卖、互换)、收购储备、作价入股、清产核资等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2)土地使用权(含建筑物、构筑物)抵押、不动产课税及司法仲裁涉及的土地估价业务;
(3)企业改制上市、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涉及的土地价格评估;
(4)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估、更新与咨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
(5)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农用地区片综合价等市场需要和土地管理需要的土地估价、规划、策划、咨询等业务。
三、论述题
15.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答案】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成为可能。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经营土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机的充分利用。在以手工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时,自然就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客观动因。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一般说来,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这种服务的项目愈广泛、质量愈高,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可能性也愈大。
(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大规模经营与小规模经营相比,肯定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经营者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能力、责任心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