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保险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

【答案】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是指在一个保险市场上,只存在少数相互竞争的保险公司。在这种模式的市场中,保险业经营依然以市场为基础,但保险市场具有较高的垄断程度,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是国内保险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相对封闭的国内保险市场。存在寡头垄断模式市场的国家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

2. 保险企业利润

【答案】利润是反映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尺度。保险企业利润分为非寿险业务的利润和寿险业务利润两部分。

(1)非寿险业务的利润

非寿险业务的利润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业务成果(也称承保成果、承保利润、业务成绩等),另一部分是投资收入。这两部分成果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称为利润构成。其公式是:

非寿险业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保费收入+转回责任准备金-提存责任准备金-赔款支出-

费用支出+投资及利息收益=已赚保费-赔款支出-费用支出+投资及利息收益。

(2)寿险业务的利润

寿险业务的利润来源于:①死差益,即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②利差益,即由于实际利率与预定利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③费差益,即由于实际费率与预定费率之间的差异使寿险业务产生的利润。

寿险业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利润; V 0——年初责任准备金; K ——年初责任准备金; P ’——毛保费收入; I ——

利息、投资收入; S ——保险金给付; E ——费用支出; V 1——年末责任准备金。

3. 死差益(损)

【答案】死差益指实际死亡率低于保费计算所用预定死亡率时产生的差额收益,是寿险利润来源之一。如果是负数,则为死差损。在生存保险中,实际死亡率高于预定死亡率,或在死亡保险中实际死亡率低于预定死亡率,均可使保险金支出减少,从而使保险人获得利益。要取得死差益,关键在于注意被保险人的危险选择,在核保时要做好健康审查,承保后要确保维持优良保险群体。死差益计算公式如下:

死差益=(预定死亡率一实际死亡率)×危险保险金额

=危险保险费总额-当年实际死亡的危险保险金总额

死差益与使用的生命表、被保险人的危险选择(核保)及保险净风险有密切的关系。所使用的生命表中的死亡率越高,死差率越高,死差益就越多; 在危险选择(核保)中,最初数年特别是第一年度的死差率最高,所以死差益是随着保单经过的年数越长而越小,接近满期时最少; 责任准备金的累计是随着保单经过的年期越长而越多,故保险净风险随着保单经过的年期越长而越少,在接近满期时保险净风险基本为零。

4. 人身保险

【答案】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或称为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事故或生存至规定时点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业务。从定义可以看出:①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或身体。人的寿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其作为保险保障的对象时,以生存和死亡两种状态存在; 人的身体,当其作为保险保障的对象时,以人的健康和生理机能、劳动能力(即人赖以谋生的手段)等状态存在。②人身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生、老、病、死、伤、残各个方面,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意外伤害、疾病、衰老、死亡等各种不幸事故或年老退休时,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向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给付保险金。

5. 内部控制监管

【答案】内部控制监管是指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行为的监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公司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防范经营风险,对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确保谨慎、稳健的经营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能够识别、计量、控制保险业务经营风险和资金运用风险,确保公司稳健运营; 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各项报表、统计数字的真实和及时; 能够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一般包括组织机构控制、授权经营控制、财务会计控制、资金运用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单证和印鉴管理控制、人事和劳动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控制、稽核监督控制、信息反馈控制、其他重要业务和关键部位的控制等。

二、简答题

6. 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保险市场需求是一个总括性、集合性的概念,但它又不是所有保险需求的简单加总,

而是在各种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表(单),即在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集合形成了保险市场需求。

保险市场需求是一个变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保险市场需求会增加或减少。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风险因素

“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客观依据,从而也就成为产生保险需求的触发条件。而且,风险程度越大,风险所致的损失越大,以至于消费者无法自行承担,保险需求就会越强烈。

(2)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对保险市场需求有一定的约束力,两者一般呈反方向变化。受投保人缴费能力的限制,从总体上讲,费率上升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减少,费率下降,则会导致保险需求的增加。但是,费率对保险需求的变化的影响会依不同的保险商品品种而各异。

(3)保险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直接关系到其购买力的大小。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作为保险商品的消费者——个人的货币收入、企业的利润也会随之增多,会有更强的缴费能力,保险的需求也就随之扩大。因而,保险消费者的货币收人是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

(4)互补品与替代品价格

财产保险的险种是与财产相关的互补商品,例如汽车保险与汽车,当汽车的价格下降时,会引起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汽车保险商品需求量的扩大,反之则会引起汽车保险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另外,一些保险商品特别是人寿保险商品是储蓄的替代商品,当储蓄利率上升时,人寿保险商品品种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5)文化传统

保险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受人们风险意识进而保险意识的直接影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又是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和控制的,尤其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人们有时宁愿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也不接受保险的保障,从而抑制了保险需求。

(6)经济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与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切不再由国家包揽解决,那么保险就是一条最佳解决途径,因而经济制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保险需求。

7. 为什么许多保险合同不适用“成立即生效”的原则?

【答案】保险合同与一般合同不同,生效要件除了应具备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外,还要满足《保险法》规定的特殊条件。归纳起来,保险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采用书面形式等。

由于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殊属性,为了保护保险公司的利益,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大部分保险都设有“观察期”,根据险种和公司不同,30-180天不等。

所以,许多保险合同不适用“成立即生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