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 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

【答案】(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 一种发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就能够增加企业家的利润。由此释放出来的资源,可以用来增加产品供给。

技术创新虽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未必同比例地增加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由此区分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一一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一一使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一一同比例地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 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

(2)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

①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②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

③采用发明后的顶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

总之,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

技术发明从一种业余的、非常规的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连续的、规范的、企业化的经济行为。

(3)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导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

①生产者把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才能节约要素并增加利润,对该产品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是这种利润得以实现的市场条件;

②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③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

2.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a.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b.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 旬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c.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适龄人口,成为农业劳动力供给中的无效供给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d.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a.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不同的生产季节或不同的生产时期,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劳动时间长短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b.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内部各行业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极不相同,即使在一种行业内部,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时期,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c.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在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农产品社会总需求量的扩大,要求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与之相协调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核心,是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数量上

的扩大。

②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a.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反比。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也就是有限的。在一定范围内,农业自然资源数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正比。社会可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最终数量是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潜在极限。

b.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第一,人口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基本因素

总人日的规模越大,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相应地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多; 反之越少。

生产畜牧业产品比生产种植业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要大得多。如果人们的食物构成以植物产品为主,则对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第二,社会经济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根本因素

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非农产业部门,需要相应规模的农业劳动力为之生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教育、非农产业部门发达,则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好,资本有机构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高,对于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反之就多。

c.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第一,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规模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随之扩大。

第二,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劳动力的资源素质状况比较好,人口规模以正常的速度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在合理的环境中适宜变动。

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特别是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会降低。

3. 分析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

①粮食安全的范围

粮食的宏观供给能力及稳定性; 家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与居民营养水平;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安全性。

②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粮食安全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粮食是食品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追求食物保障目标中,往往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最低要求。在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各国逐步将追求粮食安全的目标转向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