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根据各种农业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主要经济作用的不同,可把农业技术归纳为三种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

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定义劳动节约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使劳动消耗大量节约的技术。

②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可帮助某些国家或地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c. 可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

③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不适宜于资金不足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 推广应用劳动节约型技术,还要受到劳动者本身素质的制约。

(2)资源节约型技术

①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定义资源节约型技术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节约资源的技术。

②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人大提高单位资源的生产能力,解决某些国家或地区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

b. 使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的社会压力。

③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劳动生产率一般相对较低;

b. 社会资本存量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和增长较慢; . 容易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

(3)中性技术

①中性技术的定义中性技术是指使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②中性技术的优点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生产率同时得到提高。

③中性技术的小足这类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需要较多的投资,并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

2. 如何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答案】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到:

(1)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①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

②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Web 数据库。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①服务主体社会化

要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构建模式。在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实体进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②服务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因此拓宽农业信息服务范围,为农业提供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元化的信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更容易走向商业化。

③服务载体多样化

发展新兴的网络信息服务载体、重视传统的信息服务载体,要利用好现有的广播电视网、乡村黑板报、各类农业报刊等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农业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

①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

各级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要退出微观走向宏观,并在宏观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目标、方针,组织落实信息服务任务,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②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内容广,实施起来综合交叉性强,因而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和支持,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

③发挥政府的人员培训职能

农业信息化人员培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 对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

b. 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c. 对农民的培训。

④发挥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一定的政策法规环境。其作用是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保护知识产权,实现规范服务和管理,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打击坑农、骗农的假信息,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3. 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①生产专业化

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出。

②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③经营一体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④服务社会化

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有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4. 农业信息商品的内涵与特性有哪些?

【答案】(1)农业信息商品的内涵

①市场参加者可以对农业信息采取垄断或独占行为

②农业信息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存在,在于信息使农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减少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了。

③农业信息商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而独立为商品

农业信息商品是伴随着商品农产品的出现就已存在,只不过当时的商品农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成分比重较小,未曾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己。

④农业信息产品成为商品并发挥作用晚于商品农产品是一种正常现象

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才出现了专门从事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行业,使物化于物质商品中的信息成分突现出来,农业信息商品才可成为独立的商品存在于生产流通领域。

⑤农业知识产权及其专利制度的确立是农业信息商品正式得到社会承认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