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金融学(同等学力加试)之货币银行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负债管理论

【答案】负债管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也可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因此银行无需经常保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故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活动包括两类,一是合理利用现有的负债渠道,完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和负债成本;二是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和范围。但该理论也有缺陷,①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②因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③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2. 契约式投资基金

【答案】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投资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两种类型。契约型投资基金,是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组建的投资基金,因此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合同各方各司其职,基金管理公司以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为依据,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操作;基金托管人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负责保管基金资产,办理各种资金往来,核算分配收益;而投资者则通过出资形式,承担风险,享有基金投资收益。契约型基金既可根据是否可以赎回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类型,又可根据其具体经营方式划分为单位型和基金型两类。

二、简答题

3.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基础货币一般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因此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影响两部分的因素: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增多,基础货币量增加。

第二,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増加。

第三,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以及外汇的数量。买进有价证券和外汇,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

缴存款准备金增加。

第四,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如果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

(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因素

第一,公众收入状况和消费倾向。公众收入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增加,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会引起现金量复杂的变化。

第二,物价变动状况。在币值不稳定和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提取存款、手持现金、抢购商品等混乱状况,从而引起现金量的变化。

第三,经济发展和体制的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

第四,存款和现金比例变化。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使现金流量增加。

第五,信用开展程度。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流通中的现金量。

(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我国而言,假如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先前的资产负债已经平衡,基础货币就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

4. 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①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②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己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①抑制出口増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②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

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③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④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5. 简述战后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信用开始出现。它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消费信用提前了需求,扩大了当期有效需求,增加了消费者的总效用。

消费信贷可以分为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卖方信贷有两种:一是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下,商业零售企业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二是按照银行与商业企业的合同规定,由银行贷款给商业企业,而购买者逐步代为偿付贷款。此外按用途可分为汽车贷款、住宅贷款、教育和学费贷款、小额生活贷款等。按偿还方式可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付贷款两大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十多年中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贷款业务。主要原因有:

(1)从供给愿望看,为迎接日趋激烈的竞争并求得自身发展,金融机构急需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长期以来,由于零售业务单位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多以批发业务为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零售业务的重要性渐渐被银行认识,这时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的零售业务成为银行新型业务发展方向。

(2)从供给可能性看,成本开始下降。一方面各种资信机构日益增多,使银行可以方便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信用风险的补偿成本;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每笔业务的处理成本。成本的降低使消费信贷有利可图,大力发展成为可能。

(3)从需求看,人们开始接受并乐于利用。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个人收入稳步增长,人们对未来预期良好,愿意负债消费。同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使消费贷款更受欢迎。

三、论述题

6. 为什么说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答案】(1)由赤字单位直接向盈余单位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要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