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土地评价的作用。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最客观的依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通过土地评价,可以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如果产出大于投入,土地经营者就有经济效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就可以知道土地经营效果的大小程度。

(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可见,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是土地交易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土地使用者选择土地提供指南。甚至,土地估价就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评价,即对土地经济价值的评价。

(4)为土地税收服务。土地评价可为土地税收工作提供有用的基础资料。

(5)为土地管理服务。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2.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土地储备,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的内容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

①农地整理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土地整理的主要方面。

a. 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此项整理又称为田、土、坎的归并整理,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b. 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沟渠、林网、路网等进行规则化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农地改造它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如改造,卜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d. 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复垦废弃土地主要指农村抛荒土地的整理复垦;

e.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它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井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f. 划定地界、确定权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整理;

g.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要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山体的绿化、陡坡地的退耕还林等。

②建设用地的整理对城镇而言,土地整理主要是立足于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并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需要,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并改善城市环境。

(2)土地储备的含义及其作用

①含义:土地储备,是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②作用:它可以通过土地储备这种形式帮助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并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存量土地无人愿意开发的难题。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前规划,更好的实现土地规划的内容。

3.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

(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4.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二、论述题

5.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

【答案】在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区域开发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认真贯彻执行如下基本原则:

(1)农用土地资源优先开发原则

农用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于土地资源质量的好坏。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如城镇、工业、交通等用地主要利用土地的负载与空间功能,生产的产品质量、数量与土地的肥力无关。我国耕地在逐年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为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所以土地资源应优先用于农用土地开发。

(2)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平衡原则

土地资源具有固定性和有限性等特点,以固定性的土地资源为基础载体的生态系统,其组分也是以土地资源为依托,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实际也是对生态系统的部分组分的开发利用,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资源开发尤为如此。开发合理,符合生态平衡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可以不断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在变化过程中加速能量流、物质流的转化与循环,促进农业发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导致生态的失衡

(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

在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时,首先要做好土地资源开发规划,依据区域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状况,对自然条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集中力量进行综合性开发; 对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多灾、低产地区则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进行保护性开发。

在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时,要对土地资源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从质的方面确定保护性开发,确定土地资源对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适宜性、限制性和可更新性; 从量的方面确定各种类型土地规模及其数量,并预测开发后的生态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和统一规划,以保证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开发的宏观经济效益,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

6. 应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如何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方案分析?

【答案】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评选区域开发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以社会的、全局的、长期的观点全面分析区域开发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效益和费用,统一用货币作为计算单位来表示损害和效果,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根据这一思想,费用效益分析工作归纳为3个步骤:

(1)预测开发方案各个组分将会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预测得到的效益转化为货币价值数量模式。

(2)预测开发方案各个组分将需要支付的所有费用,并将预测的费用转化为货币价值数量模式。

(3)将获得的收益与费用货币价值进行比较,得到该开发方案的效费比或净效益值,即可判别该开发方案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