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变态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轻躁狂的发作主要表现是什么?它与燥狂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轻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言语增多、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情感高涨和易激惹达到了异常的程度。轻躁狂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主要区别是轻躁狂发作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并且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无需住院治疗。
2. 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
【答案】诊断过程是指通过横向的交谈观察与纵向的病史回顾相结合,全面掌握来访者的精神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详细了解其生活方式、发病前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生物学因素在起病中的作用,将其归纳到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中的一个恰当的诊断类别之中。其中横向诊断是指对来访者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对来访者精神状况的检查。这一诊断过程注重现在,重在发现占优势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以进行诊断。纵向诊断过程在于结合来访者的个人情况、人格特点、个人史、家族史等及起病形式、症状和病程特点进行诊断。
(1)诊断步骤:
①收集资料:
②收集临床病史;
③进行体格检查;
④进行精神状况检查;
⑤进行实验室检查;
⑥病程观察。
(2)分析资料:
①如实评价所收集的上述资料;
②根据资料的价值,排列所获重要发现的顺序;
③选择至少1个,最好2〜3个重要症状与体征;
④列出主要症状、体征存在于哪几种疾病;
⑤在几种疾病中选择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⑥以最大可能性的一种疾病建立诊断,回顾全部诊断依据、正面指征与反面指征,最好能用一种疾病的诊断解释全部事实,否则考虑与其他疾病并存;
⑦说明鉴别诊断与排除其他诊断的过程。
如果将多轴原则结合考虑,需要考虑来访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心理及环境方面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其症状的作用程度如何;对其整体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 简述心身疾病要符合两条标准。
【答案】(1)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者病理改变;
(2)心理因素对其形成或者恶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4. 如何区分抑郁症与正常的抑郁情绪?
【答案】(1)正常的抑郁
经历了近期的应激后出现的抑郁(如遭受挫折,居丧反应等)被视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大多情况下,这种抑郁能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因此不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
①哀伤
人失去所爱的人后所经历的心理历程。其他如地位的丧失、分居或离婚、经济的损失等等也会使人产生类似的情绪。
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后,个体能够自行摆脱哀伤状态。如果哀伤的症状持续超过一年,可能成为抑郁症。
②其他正常的心境变化
有些母亲(甚至是父亲)在婴儿出生后出现产后抑郁。原因主要是怀孕和分娩过程后激素的重新调整。心理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反映了长期的预期及努力后的一种失望,或是父母对婴儿的预期没有包括某些现实的层面。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反应都是正常的,10%的产妇会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
(2)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发病率高,易复发。
独居和离婚的人,女性,青年人等是抑郁高发人群;抑郁症复发率高,难以痊愈,可能会降低病人免疫力。
(3)区分
情绪本身并没有正常或异常之分,虽然抑郁的体验是不愉快的。抑郁是从正常到异常的一个连续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抑郁达到了严重影响到了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时,即是异常的。科学和严格的区分需要临床医生通过临床观察、病史采集、精神检查,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才能做出。
弗洛伊德认为哀伤是对丧失的正常的和有意识的反应; 而抑郁被假定是由于把对所失去的人的无意识的矛盾和敌对情感转向自己的结果。
抑郁症比正常抑郁情绪程度更重,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正常社会功能,无法自己调节。
5. 抑郁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答案】(1)心理动力学观点
对丧失的反应:自我惩罚早期心理分析家认为抑郁不是器质性损害的症状而是自我对内心冲突的防御的表现。弗洛伊德指出抑郁是对丧失的反应。如果一个人面对丧失时的悲痛和愤怒没能发泄出来仍处于无意识中,那么就会弱化自我,抑郁则是对自我的一种惩罚形式。抑郁和躁狂症
状是一个人为想象中的罪恶而惩罚自己的手段。
Abraham 认为当一个人具有矛盾的感情对象时,抑郁便产生了。面对失去所爱的对象,负性的感情转化为强烈的愤怒,同时,正性的情感引起内疚,他会感到自己对刚失去的东西没有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内疚的人就把他的愤怒内投,就造成了自罪和绝望,即抑郁。
现代的心理分析与经典的理论的共同的、核心的观点:
①抑郁源于先天的缺陷,常常源于早年的丧失。
②个体早期的创伤被现在的事件(如失业或离婚)激活,将患者带回到婴儿期的创伤。
③这种退行的一个重要的后果是无望感和无助感。反映了一个婴儿在面临伤害时的无能为力。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世界,抑郁者便产生了退行。
④许多理论家不再认为愤怒的内投是抑郁的核心,而认为对对象的矛盾心理是抑郁者心境困扰的基础。
⑤自尊的丧失是抑郁的主要特征。
对丧失的补偿
长程的心理动力学治疗一般通过揭示目前抑郁的童年期根源,来揭示对早期和目前失去的东西的矛盾心理。现代心理动力治疗更关注患者目前的环境而不足过去的经历,因此更注重当前抑郁的原因以及患者是怎样以抑郁的方式来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
(2)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观点
抑郁是源于未能完整和真实地生活而产生的一种非存在感。抑郁者感到内疚,是由于他们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自杀是这种非真实感达到极致后的选择。
这种不真实感可能是对孤独的恐惧。抑郁者常常是高度的依赖者,因此孤独感可能是抑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者对抑郁的解释主要有两种:a. 强调外界的强化;b. 关注人际关系过程。
①消退
将抑郁看作是消退的结果,认为抑郁是一种不完全或不充分的活动。消退是指人的某种行为一旦不再被强化,人再表现出这种行为的概率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他们变得不参与活动并出现退缩情况,即出现了抑郁。
一个人所获得的阳性强化物的数量主要依靠三个因素:
a. 强化刺激的数量和范围;
b. 环境中这些强化物的可利用性;
c. 人获得这些强化的能力。
人的环境的突然改变,会导致对上述因素的影响。
某些抑郁者可能开始将死亡而非生存看作为强化物,因为这会使得别人感到后悔和内疚。这种情况下,抑郁将导致自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