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导论之变态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DSM-IV 中,酒精滥用的诊断是针对病态的使用,它包括哪些?

【答案】(1)没有完成工作、家庭或学校中应履行的主要社会角色;

(2)反复地以一种可能产生潜在伤害的方式饮酒(如酒后驾车);

(3)反复地引起与酒精相关的法律后果;

(4)尽管知道因为饮酒带来了社会性的或人际关系的问题,但仍然继续饮酒。

在CCMD-3中,对酒精问题使用的诊断标准中没有酒精滥用这一项,但是在酒精依赖的诊断包括了DSM-IV 中酒精滥用的表现。

2. 进食障碍与其他障碍的共病性

【答案】(1)患有进食障碍的病人其中有51%的人还符合至少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限制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倾向于与C 类群(紧张、焦虑)的人格障碍共病;有暴食一泻出症状的进食障碍病人(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更可能与B 类群(戏剧性,情感不稳定的)人格障碍共病,特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暴食症病人中也会发现人格障碍。

(2)有研究者认为,躯体畸形障碍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没有被全面诊断出来的共病性疾病,而且这种共病性导致了更严重的功能失调。

(3)强迫症也是神经性厌食症病人经常并发的一种障碍。

(4)暴食一泻出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也会有并发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而限制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一般不会有很高的物质滥用的并发现象。自我伤害及物质滥用都可能出现在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患者当中。

3. 简述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1)超自然的解释

【答案】异常行为被认为是鬼魂或神灵附体,巫医和巫术被认为是针对这种鬼神附体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现在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沿袭着这类古老的治疗方式和对异常现象的解释。

(2). 中医的解释与医学治疗

答:中医以阴阳不平衡来解释心理异常的发病原理,采用禁食、服药和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心理异常的人。

(3). 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

答:中医的心理治疗根据五行的制约关系,以一种情志去矫正相应的另一种情志,以调节由某种情志所引起的疾病而达到治疗心理异常的目的。

4. 简述心身疾病要符合两条标准。

【答案】(1)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者病理改变;

(2)心理因素对其形成或者恶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5. 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有哪些,这些诊断体系是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答案】常见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包括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

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2)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 是由WHO 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ICD-10是在各国精神病学家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参考了各国的诊断标准,包括DSM 体系,在某些方面兼顾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诊断分类的考虑。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 是我国精神病学工作者多年努力的成果。始于1958年,于1981年第一次公布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CCMD-3。该版本进一步向国际上疾病分类靠拢,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方法、描述、诊断标准都尽量与ICD-10保持一致。

6. 儿童焦虑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案】儿童发生焦虑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

(1)焦虑的孩子本身存在器质上的敏感,在负性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条件化反应。如小的挫折就很容易唤醒焦虑情绪,并且很难平静下来。

(2)儿童可能因为早期的疾病、事故或者丧失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而变得焦虑。

(3)过度焦虑的孩子通常都会受到一位过度焦虑和保护性的父母的示范性影响,这种示范性影响让孩子对于外界的危险和威胁过度敏感。而且,父母的过度保护强化了孩子的无能感,带来更多的焦虑。

(4)父母对孩子的疏远、漠不关心或者拒绝,也会增强孩子的焦虑。因为孩子在获得控制感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上没有感到得到适当的支持,总是体验到失败,儿童就可能把很多情境都看做是威胁性的,并且产生焦虑/退缩性的行为模式。也有儿童可能社会功能良好,但是对自己过于严苛,当他们认为自己没能做得足够好,没能得到父母的爱和重视时,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焦虑并产生无价值感。

(5)社会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焦虑的相关障碍。有研究表明在赞许顺从和服从的文化下,被试报告的恐惧水平显著提高。

(6)第一次分离焦虑期通常发生在儿童经历了一些创伤性事件之后。而且,患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通常来自关系非常黏合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