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FS72异常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之变态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自杀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年龄
一个人自杀的可能性与年龄呈函数关系,男性尤其如此。在美国,企图自杀的高峰年龄在24〜44岁之间,中年自杀率相对稳定,但到老年又有所上升。大多数自杀发生在人际关系不协调或有其他严重生活压力的背景下。
(2)性别
在大多数国家,企图自杀者中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而在自杀成功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这是因为男性更多的选择致命的自杀方法,如枪击自己。不过,我国女性的自杀率和自杀未遂率均高于男性。
近期的资料指出,女性的自杀成功率正快速提高,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文化变迁有关,包括性别角色的变化。
(3)婚姻
离婚、守寡、鳏独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都高。单身者的自杀率为已婚者的两倍;没有子女的女性较有孩子的母亲更易于去自杀。
(4)职业
某些职业自杀率较高,如医生、律师和心理学家。
(5)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
收入低者自杀率高,教育水平与自杀率呈负相关。
(6)疾病
①易导致自杀的疾病
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因素之一,10%〜15%的抑郁症病人会自杀,三分之二的病人有自杀的念头。
物质滥用者和酗酒者(尤其在其自愿或被迫戒断期)、老年人、分居和离婚者、独居者、移民也较易自杀。
先前有过心理疾患的病人有较高的自杀率,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女性自杀率是正常人口的18倍。
②美国自杀模型
反映美国自杀者高危因素的自杀未遂者模型:一名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家庭妇女,在她20〜30岁时最容易通过过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来自杀,原因多是由于婚姻问题或抑郁。
自杀成功者模型:一名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男子,在其40岁以后,由于健康、抑郁或婚姻问
题通过枪击、上吊和打开煤气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近年来相关变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的男性的自杀率的下降,在30〜40岁男性的自杀率明显的上升; 老年人与青年人自杀率差距减小了。目前的一个趋势是青少年甚至是儿童的自杀率逐渐地增高。
2. 简述恶劣心境障碍与环性心境障碍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①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都会在青少年期逐渐发生并可能持续终生;
②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病人的亲属,其心境障碍的发生率要较一般人群为高。
(2)区别
①恶劣心境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而环性心境障碍的发病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②大约10%的恶劣心境病人会发展成抑郁症,大约15%〜50%的环性心境障碍病人会发展成双相心境障碍。
3. 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有哪些,这些诊断体系是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答案】常见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包括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
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2)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 是由WHO 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ICD-10是在各国精神病学家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参考了各国的诊断标准,包括DSM 体系,在某些方面兼顾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诊断分类的考虑。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 是我国精神病学工作者多年努力的成果。始于1958年,于1981年第一次公布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CCMD-3。该版本进一步向国际上疾病分类靠拢,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方法、描述、诊断标准都尽量与ICD-10保持一致。
4. 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
【答案】诊断过程是指通过横向的交谈观察与纵向的病史回顾相结合,全面掌握来访者的精神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详细了解其生活方式、发病前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生物学因素在起病中的作用,将其归纳到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中的一个恰当的诊断类别之中。其中横向诊断是指对来访者心理活动的观察和对来访者精神状况的检查。这一诊断过程注重现在,重在发现占优势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以进行诊断。纵向诊断过程在于结合来访者的个人情况、人格特
点、个人史、家族史等及起病形式、症状和病程特点进行诊断。
(1)诊断步骤:
①收集资料:
②收集临床病史;
③进行体格检查;
④进行精神状况检查;
⑤进行实验室检查;
⑥病程观察。
(2)分析资料:
①如实评价所收集的上述资料;
②根据资料的价值,排列所获重要发现的顺序;
③选择至少1个,最好2〜3个重要症状与体征;
④列出主要症状、体征存在于哪几种疾病;
⑤在几种疾病中选择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⑥以最大可能性的一种疾病建立诊断,回顾全部诊断依据、正面指征与反面指征,最好能用一种疾病的诊断解释全部事实,否则考虑与其他疾病并存;
⑦说明鉴别诊断与排除其他诊断的过程。
如果将多轴原则结合考虑,需要考虑来访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心理及环境方面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其症状的作用程度如何;对其整体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5. 进食障碍与其他障碍的共病性
【答案】(1)患有进食障碍的病人其中有51%的人还符合至少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限制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倾向于与C 类群(紧张、焦虑)的人格障碍共病;有暴食一泻出症状的进食障碍病人(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更可能与B 类群(戏剧性,情感不稳定的)人格障碍共病,特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暴食症病人中也会发现人格障碍。
(2)有研究者认为,躯体畸形障碍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没有被全面诊断出来的共病性疾病,而且这种共病性导致了更严重的功能失调。
(3)强迫症也是神经性厌食症病人经常并发的一种障碍。
(4)暴食一泻出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也会有并发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而限制型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一般不会有很高的物质滥用的并发现象。自我伤害及物质滥用都可能出现在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患者当中。
6. 你赞同一定限度的节食吗?节食与进食障碍的关系如何?
【答案】(1)赞同有限度的节食。尤其是对于超重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节食有利于身体健康。任何事情都有限度,一旦过度会引起不良后果。
(2)—般说来,节食是进食障碍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