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61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法论置括号

【答案】方法论置括号由吉登斯提出来,吉登斯采用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吉登斯只是为了使复杂问题得到具体而清楚地叙述,才采取了“方法论置括号”的分析方法。用括号法对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的分析不是完全分离的,贯彻两种分析的主线是结构二重性的观点与方法。

2. 个人魅力型统治

【答案】个人魅力型统治是指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统治类型。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

①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②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

3. 脱域机制

【答案】脱域机制即“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这种抽离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象征符号,一种是专家系统。象征符号是指一套抽象的中介系统,其典型形态之一是货币,专家系统是指技术职能或职业性的专家评判体系。这种制度抽离化建立了与前现代社会不同的安全与信任系统,但它是建立在人的无知基础上的,因此也带来巨大的风险,形成一系列的现代性的后果。

4. 权力

【答案】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突出的是互动关系中的单向性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权力施用的范围非常宽泛,它既可以指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管教,又可以指任何一个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二、简答题

5. 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案】《论美国的民主》:

(1)主要内容

《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①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

②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2)评价

①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

本书明确指出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制度都必将是民主,惟一的选择只在于如何控制民主制。在历史的必然与前景的暧昧之间,在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趣味之间,在远近各异的长处与缺陷之间,《论美国的民主》的格调忽而欢乐激昂,忽而肃穆庄重,忽而阴郁痛切,忽而透射希冀。

②两卷之间重点的转换

首卷中美国是个堪为典范的民主社会,而在次卷终篇时美国已成极其例外的民主社会。次卷不仅更侧重民主而非美国,而且更侧重欧洲民主而非美国民主。

6. 布迪厄使用“惯习”概念来表述什么?有哪三方面的意图?

【答案】(1)“惯习”是一个传统的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中世纪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的阐释中,是指美德气质,包含了行为的客观表现以及内在的道德意识状态。但布迪厄对这个概念加以改造,用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

(2)布迪厄运用惯习这个概念,有三个方面的意图:

①试图展示实践是如何从社会中构建出来,同时又怎样构建社会;

②试图展现客观的物质条件、人们的认知结构以及人们的身体本身是怎样相互构建出来的; ③试图展现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这几个方面,他企图弥合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7. 简述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

【答案】贝克描绘出了风险社会的轮廓:把生活和思考紧紧地系缚于工业现代性之上的坐标

体系——性别之轴、家庭之轴和职业之轴,对科学和进步的信念开始动摇,同时机会和危险的新的黎明正在形成之中。贝克从八个方面阐述了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

(1)风险的定义关系。

风险并不指被引发的危害,风险概念表述的是在安全与毁灭之间一个特定的中间阶段的特性。在这个阶段,对风险的感知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风险的感知和风险不是不同的东西,而是相同的东西。是文化的感知和定义构成了风险,“风险”和“(公众对)风险的定义”完全是一回事。“不再-但还没有”这种独特的现实状态(不再信任/安全,但还没有毁灭/灾难)是风险概念所要表述的,这使它成为一种公共参照框架。因此,风险社会学是一门关于潜在性和可能性判断的科学。

(2)风险概念扭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贝克指出,作为对未来的威胁和诊断,风险拥有并发展出一种与预防性行为的实践联系。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

(3)风险陈述不仅仅是事实和价值的陈述。

它们要么同时是两者,要么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某事物,可以说是一种“数学化的道德”。作为一种数学计算的程序,风险直接或间接地与文化定义以及一种可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生活标准相关。

(4)在现代性早期,风险和对风险的感知是现代性中占统治地位的“控制逻辑”的“无法预期的后果”。

(5)与风险社会和人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风险概念,是指一种独特的“知识和无知的合成”。确切地说,它具有两层含义:

①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风险评估(例如交通事故);

②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或行动。在此意义上,人为的不确定性概念具有双重指涉: a. 更多和更完善的知识正在成为新风险的来源;

b. 风险源自或由无知(不知)所构成。

(6)新的风险类型同时是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或“全球地区性的”。

(7)关注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争论以及知识与影响之间的区分。

①社会感知和结构使风险成为“现实”,它们的实在性是通过根植于前进中的工业和科学生产与研究程序的“冲突”而喷发出来的。风险知识与一个社会的文化和社会的知识结构紧密相连。

②对贝克而言,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在对世界风险社会的处理方法和解释方式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既不是一种二者择其一的选择,也不仅仅是一个信念的问题。究竟采用何种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选择,即一个为想要实现的目标而选择适当的手段的问题。贝克提倡一种自反性的现实主义的观点。这种自反性的现实主义第一次找到了理解“现实性建构了一种现实”的源泉,它揭示了自明性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问题是怎样被削减的,可选择的解释是如何被藏进黑箱的等等。

(8)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与一个自然与文化间明确差异的缺失的世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