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大学数学学院保险学原理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年金保险
【答案】企业年金保险指一种承诺在一定时期按期给付一定款项的保险。大多数年金都带有一定的储蓄性质。其纯粹的形式是一方缴纳一定的保费,另一方(保险公司)同意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金额向年金受领人支付款项。如果年金受领人死亡,则所缴纳的保费不会返还,因而不具备完全的储蓄性,年金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年金受领人的生活水平免受未来收入下降的影响。
2. 利差益(损)
【答案】利差益是指人寿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而产生的收益。通常保险人常利用保险费收入进行其他业务投资,当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按预定利率所产生的利益时,即形成利差益,就是说资金运用扣除应缴的税款与投资的费用后,其利息及红利收入等投资收益,若超过应转入责任准备金的利息和投资经费,其差额即为利差益,反之,则为利差损。通常为了安全起见,预定利率总要订得低一些,避免利差损发生。利差益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利差益=(实际投资利率一综合预定利率)×(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一投资总额)/2+(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责任准备金)×综合预定年利率。
3. 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
【答案】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原则包括:①保险人的技术准备金必须充分、可信、客观,并且在不同保险人之间具有可比性; ②对那些没有被技术准备金涵盖的其他负债,也必须提取充分的准备金; ③对资产的评估应当恰当、充分可信和客观; ④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设定资本和负债的匹配要求; ⑤确定资本要求是出于弥补因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所造成损失的需要; ⑥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能够对风险做出敏感反应; ⑦必须确定一个控制水准; ⑧必须确定具体化的最低资本水平; ⑨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界定资本的适当形式:⑩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由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做补充; 11○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中应考虑再保险安排的风险转移有效性和再保险人的安全性; 12○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应当有适当的信息披露做支撑; 13○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评估; 14○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解决双重搭配问题和保险人作为集团成员而产生的其他问题。
4. 团体信用人寿保险
【答案】团体信用人寿保险是指为保全住宅贷款定期付款销售等分期偿还债权,由贷款提供机构或信用保证机构作为投保人(受益人),以与其发生借贷关系的众多分期付款债务人作为被保险人,同保险人签订的一种团体保险合同。
通常,团体信用人寿保险合同以未清偿的债务额为合同的保险金额,在债务清偿前,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达到合同预定的高度残障状态致使其收人中断,由保险人给付相当于未清偿债务额的金额给受益人。因此,从原则上讲,团体信用人寿保险的保险金额将随债务的分期偿还而逐步递减。
5. 市场支配力
【答案】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影响能力。在竞争性市场中,销售者或购买者是价格接受者,他们与市场规模相比是非常弱小的,不可能对价格造成影响,所以他们不具有市场支配力。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价格,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失效了。市场支配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或价格歧视等。
6. 风险
【答案】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是可以被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①风险的这种定义强调的是“损失的事件”的存在。②定义中的“事件”并非特指“不幸事件”。因为风险不仅与损失相联系,而且与盈利相联系。③定义中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可能性指客观的存在,不确定性仅仅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并不包括风险的全部。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可测定性以及发展性等方面的特征。
7. 承保限额极限比率
【答案】承保限额极限比率,指扩张的承保限额与经营资本(经营资本=资本金+公积金)的比例关系。承保限额极限比率用L x 表示,计算公式为:
当K ≤0.1, L x 极大值为0.087,小于我国规定的10%的法定比率。
8. 利润表
【答案】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分配情况的报表。表中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所有的收益,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与所有费用,通过对所有收益和所有费用的计量,按照收入实现和配比原则,计算出报告期的利润额。
利用利润表,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收益,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一定期间内的盈利趋势。
二、简答题
9. 关于保险商品等价交换问题有哪些说法?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答案】关于保险商品等价交换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①保险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因为有些人交了保费却未得到赔偿,相反,得到赔偿的人所得的赔偿金额却超过所付保费的百倍、千倍、
万倍以上; ②保险交换是等价交换,因为从保险交换的集约性上看是等价的,即以保险人总体为一方和被保险人总体为另一方的双方交易是等价的; ③保险交换个体不等价,而总体是等价的。
后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同义的,即说明了保险人用集中起来的纯保费建立保险基金,最后都要实现对被保险人的偿还。商品交换必须服从价值规律的要求,交换必须等价(撇开供求引起的价值波动),至少交换双方认为是等价的,无论是个别交换. 还是总体交换,都不能违背等价原则。以上三种看法实际上均混淆了保险商品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的区别。保险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是保险费(纯保费+附加保费),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以货币表现,即保险金额。个别不等价说把个别保费与保险金额比较,与此相反,总体等价说则把总保费与个别或若干个保险金额比较。可见两者都是把保险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进行比较,因而在等价原理说上都是欠通的。
保险费是单个保险的市场价格,投保人支付这个价格取得保险保障。他们之所以愿意购买保单,是因为他们在比较危险处理(比如自保还是转嫁)财务的机会成本上,认为保险公司提供的这个保障值这个价,两厢情愿就是等价交换。
10.试比较保险、保险基金、保险合同的概念。
【答案】(1)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保险基金是保险公司以收取保险费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损失补偿基金,专门用于被保险人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的补偿。保险基金的形成方式和保险基金的使用方法,使得保险成为一种社会互助的损失补偿方式,或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保险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主要是投保人承担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拥有请求补偿风险损失的权利; 保险人享有依据合同约定收取保险费的权利,承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等。
(4)关系:保险是商业运作,保险合同是在确定保险关系时的合约,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1.在路边你看到一位父亲正在为患白血病的女儿乞讨医疗费,假如你是保险业务员有何感想?
【答案】保险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这两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的,补偿损失是保险的最终目的,分担危险则是保险处理危险事故的技术方法,是达到补偿损失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两者关系体现了保险机制运行过程中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1)分担危险的职能。
保险组织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用保险基金进行补偿。实际上就是用大家的钱来补偿一部分人的损失,将一部分人面临的危险分摊给大家,这就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危险的承受能力。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单独应付危险时,一次较大的灾难就可能将其摧毁,这时如果有人协助,他就容易渡过难关,这有些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