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财经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答案】(1)财政监督的内涵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财政监督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是财政部门进行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收支执行的全过程,有事前审杳、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

(2)财政监督的作用

财政监督的作用主要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决策和执行中的偏差,保证国家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和有效,圆满地实施国家的财政政策。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有助于发挥财政运行“监测器”的作用。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也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各项财政改革及其实施的成效。

(3)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包括财政监督主体和监督范围。

①财政监督主体。财政部门是主管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财政监督的主体。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各级财政机关内部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国库等业务机构都行使监督的职责。

②财政监督范围。监督范围主要包括:a. 预算监督; b. 税务监督; c. 国有资产监督; d. 财务会计监督; e. 预算外资金监督。

2. 如何正确理解征税中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答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所以,真正的公平必须融合效率的要求,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税收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引致社会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缺乏动力和活力,自然也就无效率可言。

但是,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某一具体的税种来说,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例如,商品课税可以通过各类奖励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发展,一般被认为是有效率的,但由于它背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有时会造成纳税人的苦乐不均,通常又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所得课税具有负担合理、课征公平的优点,但它距离经济运转过程较远,很难直接调节生产和流通,又有效率不高的缺点。

正因为如此,在税制建设和征收管理上才有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说法。

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好的税制,这是无需证明的。但就具体的税种来说,往往不是低效率、高公平就是高效率、低公平,高效率、高公平的最优结合是少有的。就某一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说,往往不是以效率为主导就是以公平为核心,两者并重并不一定是理想状态。因此,对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研究必须跳出具体的一个税种或某项税收政策的圈子,而要从整个税制或税收总政策来思考。仅就某一个税种来说,可能是以公平或以效率为主的,但作为税种集合的税制,通过各税种的互相补充,完全有可能组成一个公平与效率兼备的好的税制。不过,有些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或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在建设本国税制时实行以公平或效率某一力一面作为侧重点的税收政策,从而形成效率型税制或公平型税制,这样的税制往往更具有实践价值。

总之,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3. 供给学派税收观点的三个基本命题是什么?

【答案】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基本命题:

(1)高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边际税率是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

①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如果边际税率过高,就会降低劳动者的税后工资率,人们就会选择不工作、少工作或不努力工作,即减少劳动供给; 如果实行低边际税率,就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供给。

②从劳动需求的角度来看,如果边际税率过高,企业会因为纳税后从劳动赚得的收益减少,从而减少劳动需求; 如果实行低边际税率,企业就会增加劳动需求。

因此,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增加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增加税后总供给。 (2)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因为过高的边际税率会降低税后的投资收益,自然会影响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人们就会根据边际税率的情况酌情减少投资; 反之,降低边际税率则会增强人们的投资积极性。

因此,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税后总供给。

(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朝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朝反方向变化。 供给学派认为,高边际税率会助长地下的“黑色经济”泛滥,助长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降低边际税率,会使纳税人心安理得地纳税,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4. 试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答案】(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一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显然是党政机关扩大的结果,原有机关的扩大和机关新设,都会使机关经费一一“人头费”和行政业务费增加。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则必然带来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安全、检察、司法支出是用于维持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保障。

②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社会交往的规模日益扩展,犯罪和违法事件以及经济和社会纠纷也必然增多,相应的公共安全经费的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

③国际交往也会随经济发展和外事活动的频繁而增多起来,于是,驻外机构的费用,迎来送往的支出也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行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一个历史实践可以证实的不争的事实。然而,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近几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膨胀,是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科目。

(2)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小断深化要求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精简机构,压缩党政人员编制,加强行政管理费的管理和约束,提高行政经费的效率,已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

②进一步完善政治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透明度,公民也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③参照各国的经验,可行的办法是对一般公共服务费支出的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之施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④与此同时,财政部门本身应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5. 试说明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基本做法及其对完善国债管理的意义。

【答案】国债余额是指中央财政历年的预算差额,即赤字和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1)国债余额的基本管理办法

①每年向全国人大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大予以审批; 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赤字即为当年年度新增国债限额。

②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③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④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

⑤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额。

(2)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将对加强国债管理和提高国债效率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