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一,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 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2. 试比较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

【答案】国债依存度是指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所以国债依存度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的。

(1)国债依存度的计算

由于采用的分子和分母口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计量方法。

①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②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一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

③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2)计算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的比较

按以上三种不同口径计算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距。

①按第一种方法计算的国债负担率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国债的还本部分在计算国债依存度时应该排除在外。

②第二种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即从当年发行额中扣除还本部分,也就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部分,才能表明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对国债发行的依存度。按第二种方法定义的国债依存度明显低于按第一种方法定义的国债依存度。

③按第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债依存度对我国的债务依存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的分析

按第三种方法计算,我国2010年国债依存度为11.2%.按全部财政支出计算的国债依存度自然明显低于按中央财政支出计算的国债依存度,而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偏高、全国财政支出的国债

' 恰恰反映了我国财政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反映中央财政支出比依存度偏低这个矛盾现象,

重偏低,而且反映国家债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集中在中央财政一级。

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应该是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但现行预算法出于债务风险的考虑禁止地方政府发债,要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需要解决许多相关问题,目前难度较大,不过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时机成熟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在本章第五节我们将看到,实际上我国已经存在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

3. 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案】(1)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该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的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储蓄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

(2)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价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主要反对意见有:

①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②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檐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行国债而不增税所

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

③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低的,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筹资,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过国债利率,而政府发行国债而不增税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金,自然愿意增加投资。

④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的顶见能力和充分信息,实际上,未来的税负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个人而言,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公债的本息要向此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

⑤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实际上,大多数税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因而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 等等。

4. 分析增值税“扩围”的必要性和前景。

【答案】(1)增值税扩围的必要性

增值税转型改革后,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完结。现行增值税制仍存在征收范围不规范、征收链条不完整等诸多问题,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简称“扩围”)将是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的必然选择。

我国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而销售小动产、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除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其他劳务不在增值税征税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了不同行业分别属于不同的流转税征收区域,从制度上人为地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割裂,划分范围复杂,税负失衡,也加大了征管难度。

从增值税理论来说,增值税必须兼备征收范围广泛和统一的特点,才能保证税负公平、有效发挥本身具有的增加税收收入和税收中性的功能; 增值税征税范围覆盖经济活动各个领域,才能形成一个连接紧密、环环紧扣的链条,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形成足额抵扣的相互稽核、相互制约的机制。

(2)增值税扩围的前景

理想的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现增值额的领域,从横向看,应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劳务等各行各业,甚至应将与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都有一定关联度的行业,如金融保险、邮政电信也最终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从纵向看,应涵盖原材料、加工、批发、零售、仓储等所有环节。

但是,增值税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第一大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涉及面十分广泛,因而必须审慎分析和应对增值税“扩围”可能带来的负效应,稳妥地、有步骤地实施:

①“扩围”将消除或减弱增值税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是一项减税措施,有利于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在宏观上必须避免税收收入的骤减和投资增长的结构失调。

②作为当前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消失了,为了弥补因营业税消失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要求在增值税“扩围”的同时必须加强以财产税为主的地方税种建设,并调整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也就是说,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