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次数分布

【答案】次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2. 一般线性模型

【答案】—般线性模型:是对多元回归的发展,即它是进行方差/协方差分析的通用程序,其功能大体相当于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

3. Ⅱ类错误

【答案】Ⅱ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

表示。 这类“存伪”的误称为Ⅱ型错误,其概率大小

二、简答题

4. 心理学研究的解释逻辑主要是什么? 应用这些逻辑进行解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判断因果关系?

【答案】(1)解释逻辑类型

①决定论逻辑,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方式。

②通则式逻辑,即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 (2)逻辑解释注意事项

①使用决定论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并找出导致心理现象的种种原因,但是这种逻辑可能会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会导致对研究结果的错误解释。

②利用通则式逻辑有助于人们迅速且经济地把握一类现象。但是,根据通则式逻辑来进行解释,往往会忽视个体差异,使解释变得不完备,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解释研究结果时必须注意解释逻辑中潜在的问题,防止草率做出错误的结论。 (3)因果关系的确定

因果关系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另一个变量是结果。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主要有:

①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作为原因的变量应该比作为结果的变量先出现,而不是相反。

②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际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 ③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即可以排除其他解释变量间实证相关的因素,也就是排除全部额外变量的干扰。

5. 试简述各种抽样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答案】(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设一总体平均数为准差为方差为称该总体为母总体。现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表示平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为抽样分布的标准误(SE )

则其相应的均值的抽样样本平均数记为X ,则称该样本平均数的概率分布为均值抽样分布。通常记该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其中,称,因此,可以通过增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抽样分布的标准误越来越小(因而峰度越来越高)大抽样的样本容量来降低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若母总体

分布始终是正态分布,x ~

(2)比例的抽样分布

假设总体无限,某事件A 成功概率为p ,失败概率为q=l-P,从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即n

,则对A 事件发生的比例P (成功次数x/样本容量n )的抽样分布。 次二项试验)

事件A 成功次数x 的均值np 和标准差

同。特别地,大样本时(np 或nq 较小者

(3)t 分布

t 分布:是一种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应用在当对呈正态分布的母群体的均值进行估计。它是对两个样本均值差异进行显著性测试的学生t 测定的基础。

,为样本中变量个数(样本容量)n 减去估计该统计量时用去其中参数(n-1)称自由度(df )

的限制条件个数k ,即统计量中存在的独立、自由变量个数。t 分布曲线族随自由度增大而趋于正

t 分布主要用在小样本条件下正态母总体方差未知时关态分布,即大样本情况下可视为正态分布。

于均值的推断统计。

(4)分布和F 分布

这两个精确抽样分布都主要用于有关样本方差的推断统计。

①分布:即卡方分布,n 为卡方分布的自由度,决定卡方分布曲线族的形状和位置。卡方统计量始终为非负数,因此曲线只出现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随着自由度增大,卡方分布由正偏态趋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df 和2df 。

②F 分布有两个参数,是分子自由度,是分母自由度,随着两个自由度増大,F 分布亦

由正偏态趋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6.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对象和实验设计来选择正确的回忆方法。主要的回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回忆法

①系列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其基本程序是: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

,不论母总体分布如何,只若样本容量足够大(大样本)要总体参数有限且总体容量至少是样本容量的2倍,则均值抽样分布近似正态。 同这里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仅仅是单位不)该抽样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同样,当总体比例(即先验概率p )未知时,可用样本比例(x/n)估计P 计算抽样分布均值和标准差。 【答案】在记忆研究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忆方法,实验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

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定“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②对偶回忆法。又称成对联合法,运用这种程序可以避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这种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③自由回忆法。这种方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体现了三个规律:能体现系列材料的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的记忆。

(2)再认法。这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再学法。也叫做节省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这种方法是测量记忆的十分灵敏的方法。

(4)重建法。重建法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实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回忆方法。比如在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中,他既是主试又是被试,所以他无法采用再认法。而回忆所间隔的不同时间可能会使回忆法测量不出真正的记忆效果,所以他选择了再学法。

回忆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多项比较,最后取优的过程。

7. 问卷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问卷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问卷调查目的的确定。研究目的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问卷调查的目的包括从总体上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的现状和特征,或对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作出解释,即要探讨心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的经验事实。

(2)问题与答案的设计,是问卷调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其形式主要有:

①无结构式问卷设计,是让被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为被试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

②结构式问卷设计,是研究者在给出问题的同时,提供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被试从中作出选择。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a. 选择式;b. 查核式;c. 是或否式;d. 等级量表式;e. 等距量表式;g. 语义差别量表。

此外,问题顺序的排列会影响被试的作答动机及反应。因此,问卷问题顺序一般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①敏感性或隐私性的问题尽量放在后面,放在前面易引起敌对、拒答。

②一般性的问题或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因为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费时,若放在前面,会令人望而生畏而导致拒答。

③对后面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前面,但要防止产生反应定势。

④对于时间顺序的问题,应按时间序列依次排列,以免被试的记忆受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