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点估计

【答案】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2. 参数检验

【答案】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

3. 探索性数据分析

【答案】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对数据的一种预先考察,是建立正式的统计分析模型的基础,是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过程的环节之一。

二、简答题

4. 各种准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和评价。

【答案】(1)单组准实验设计

①时间序列设计

,然后观指对一组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观察,并在测量的时间系列内呈现实验处理(X )

测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结果,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其基本实验模式如下:

采用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的方法和相关样本t 检验的方法检验估计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a. 优点:可以较好的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可以较好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影响。 b. 缺点:不能排除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及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能有效的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实验对被试的反复观测,容易使被试产生疲劳、厌烦而增加或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指对一组被试选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出现实验变量

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的实验设计。其基本模式如下:

在另一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可以对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可以对两种实验条件下的顺序效应进行分析;第三,可以对实验条件和顺序效应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检验不同的实验条件在不同时间序列上产生的不同效应。

a. 优点: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等因素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b. 缺点:在控制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并不理想。

(2)多组准实验设计

①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指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用等组法来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时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一种准实验设计类型,主要用来评价某种处理的有效性。其基本的模式如下:

一般情况下,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结果的数据分析可采用参数检验中的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 检验或中位数检验。此外,还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

a. 优点:由于实验设计增加了控制组,因而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以及仪器等因素的干扰;此外,由于两组都有前测成绩,因而为研究者提供选择偏差的控制方法。

b. 缺点:由于实验没有使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或分配被试,因此实验组和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导致被试、成熟以及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另外,由于实验组控制组都用前测,因而该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指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础上,结合形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类型。其基本模式如下:

实验设计的数据结果,可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或Z 检验或进行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a. 优点: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同时,该设计还能对历史、成熟、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影响进行有效的控制。

b. 缺点:实验设计系列的前测和后测所引起的反作用效果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③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

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实验设计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误差,因而也可称之为抵消法设计。

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方法上,使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打破顺序界限,避免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拉丁方设计,是指平衡对抗设计的结构模式,犹如拉丁字母构成的方阵。例如四组被试接受A 、B 、C 、D 四种处理,其实验模式为:

平衡对抗设计的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

a. 优点:由于采用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用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的方法,平衡对抗设计基本上可以控制历史、成熟和测验因素的影响。

b. 缺点:由于不能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因此人为的选择偏差就可能产生组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还可能与历史、成熟等因素产生交互作用,造成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1. 非实验设计为什么在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得到重视?

答:非实验设计是一种描述性或相关性的研究策略,用于识别和检验自然存在着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设计可以使研究者对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做出因果关系的假设,并在后续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这种假设,是真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因此非实验设计在心理学行为研究中得到研究者的极大重视。

5. 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的区别是:

(1)因子旋转可分为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种方式:正交旋转是使因子轴之间保持90度角

,而斜交旋转中因子轴间不一定正交。 (因子不相关)

(2)斜交旋转比正交旋转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斜交旋转能提供因素间相关的估计。

(3)为克服理论上的缺陷,取得良好的旋转效果,要采用斜交旋转的方法。斜交旋转比正交旋转更常用,因为它不强制因素必须是独立的。

6.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答案】在记忆研究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忆方法,实验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来选择正确的回忆方法。主要的回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回忆法

①系列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其基本程序是: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定“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②对偶回忆法。又称成对联合法,运用这种程序可以避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这种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③自由回忆法。这种方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体现了三个规律:能体现系列材料的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的记忆。

(2)再认法。这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再学法。也叫做节省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