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协变量

【答案】协变量:指一些与应变量、自变量可能都有关系的连续性变量。它们的存在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要加以控制,此类分析称为协方差分析。

2. 亚组分析

【答案】亚组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特征如被试的年龄、职业,将各独立研究分为不同组,然后再分别进行合并分析,比较各组及其与总的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3. 离散型随机变量

【答案】离散型随机变量:变量取值只能取离散型的自然数。

二、简答题

4. 跨文化研究设计的两种研究取向是什么?

【答案】跨文化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是

(1)文化普遍性,是将一个文化中的行为与另一种文化或所有文化中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所有文化都适用的有效原则,并确定比较不同文化中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从事普遍性研究的研究者站在外部客观的立场上对两种或尽可能多的不同文化群体进行研究,以比较不同民族或文化群体的各种行为,其比较文化行为的标准是绝对的或普遍适用的。

(2)文化特殊性,是只使用某一特定文化的方法、概念和行为解释,运用地方性标准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本土文化内的心理问题,因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普遍性。

5. 简述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及其特点。

【答案】(1)二项分布:是n 个独立的是/非试验中成功的次数的离散概率分布,其中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为p 。

二项分布的特点如下:

①二项分布的均值为np ,方差为npq 。

②以事件A 出现的次数为横坐标,以概率为纵坐标,画出二项分布的图象,可以看出: a.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性分布;

b. 当p=q=0.5时,p>q时,图象对称;当p 不等于q 时,图形是偏斜的。呈负偏态。一般l/2np>=5且nq>=5时,二项分布就非常接近正态分布。

(2)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

是一种概率分布。即是具有两个参数

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是遵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个参数

第 2 页,共 33 页 的连续型随机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

记作

正态分布的特点如下:

①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它的对称轴是过平均数点的垂直线,即关于x=u对称。

②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拐点位于正负一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向靠近基线处无限延伸和接近,但不相交。

③正态分布下的面积为1,过平均数的垂直线将面积分为左右各0.50的部分。正态曲线下的每一面积都可以被看成是概率,即对应着横坐标值的随机变量出现的概率。

④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着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大小与单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布形态。但是所有的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公式

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⑤在正态分布曲线中,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一定的关系。

6. 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

【答案】通常的敏感性分析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选用不同统计模型或方法重新分析资料,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2)按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从纳入文献中纳入或排除那些质量有问题、有争议的文献后重新进行元分析,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3)根据样本量的大小对纳入的文献作分层元分析,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4)改变纳入标准,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5)排除异常值后,重新进行元分析与未排除异常值的结果进行对比。

7. 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

(1)当公因子方差为1时,主成分与公因子实质是一样的;

(2)随着变量数的増多,主成分与公因子法的差异变小;

(3)当样本量很大时,最大似然解精度有明显提高。

(4)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因子分析的目的和对变量方差的了解程度。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用最少的因子最大程度地解释方差,或特殊因子带来的方差很小;公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数据结构但并不了解变量方差。

8. 简述元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偏向及其控制办法。

【答案】元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偏向及其控制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偏向,是指根据文献纳入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时产生的偏向,主要是由于元分析者有时会根据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和已有的知识,有目的地选择或放弃某些文献造成的。

(2)研究内偏向,是在资料提取时产生的偏向,主要包括从纳入研究中提取的数据信息不准

第 3 页,共 33 页 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即平均数为

确和对研究质量的评价不恰当。

(3)汇集偏向,是最难控制的问题。元分析是对以往研究的再次分析,一个好的元分析应包括所有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由于多种原因,不可能收集到同一研究问题的全部资料,这就是汇集偏向。

9. 如何应用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分)?

,目前也没【答案】如何根据有关标准完成质量评价工作,如何应用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分)

有统一的或标准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办法有: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如有不一致就分析其原因,使得最后的质量得分尽可能符合统一的标准。

(2)确定一个质量得分,选择得分在分数线以上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即对所有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用中位数、平均数或是其他某个界限值为抉择分数线。

(3)将质量得分进行某种变换后,对结果变量进行加权。

10.问卷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问卷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问卷调查目的的确定。研究目的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问卷调查的目的包括从总体上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的现状和特征,或对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作出解释,即要探讨心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的经验事实。

(2)问题与答案的设计,是问卷调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其形式主要有:

①无结构式问卷设计,是让被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为被试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

②结构式问卷设计,是研究者在给出问题的同时,提供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被试从中作出选择。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a. 选择式;b. 查核式;c. 是或否式;d. 等级量表式;e. 等距量表式;g. 语义差别量表。

此外,问题顺序的排列会影响被试的作答动机及反应。因此,问卷问题顺序一般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①敏感性或隐私性的问题尽量放在后面,放在前面易引起敌对、拒答。

②一般性的问题或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因为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费时,若放在前面,会令人望而生畏而导致拒答。

③对后面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前面,但要防止产生反应定势。

④对于时间顺序的问题,应按时间序列依次排列,以免被试的记忆受到干扰。

⑤有时候为了避免影响被试的情绪,可以将个人基本资料的填写放在问卷的题目之后。

三、综合题

第 4 页,共 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