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描述统计

【答案】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概括事物的某方面属性,其本质上是为由局部(或样本)信息推断全局(或总体)服务的。

2. 随机现象

【答案】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观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在每次试验之前都无法预言会出现哪一个结果的现象。

3. 敏感性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分析当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是否也发生变化,即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如何。

二、简答题

4. 对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事后比较,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事后比较,其中主效应的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原来相同,但出现交互作用的时候进行比较,则包含事后整体比较与事后多重比较两种情况,有几点需注意:(1)二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显著后,不一定要进行事后多重比较;(2)多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后,对主效应必须进行事后比较;(3)交互作用的事后比较,包括对限定条件的主效应整体比较,以及达到显著性水平后对限定条件的主效应的事后多重比较。

5. 什么是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假设的过程主要有:

(1)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关理论或日常观察等途径提出一个假设;

(2)通过操作性定义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变得可操纵化;

(3)确定变量间的明确关系,根据变量关系的明确预测去设计研究;

(4)根据设计进行研究,观测变量变化,收集有关的资料;

(5)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验证假设,如果不能验证,则重新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6.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答案】(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心理与教育研究往往需要研究对象积极参与、配合研究活动。研究对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可能不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而是做出掩饰甚至谎报,如果对被试的反应不做鉴别区分就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就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受到破坏。

②人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涉及研究对象社会性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被试往往出于社会比较的考虑,按照社会赞许的行为标准进行反应,而不是按照真实行为进行表现。这种社会赞许性反应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③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变量多且复杂,这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④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从道德、习俗、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

⑤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⑥人的心理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二是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心理、教育科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⑦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看,二者都是社会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这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在政治介入的情况下要保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3)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①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是出于科学研究需要,也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可违背伦理性原则。要解决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矛盾,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精心的实验设计方法。

②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③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心理与教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多种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统计控制法等,已经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研究分析的精确性有所提高。此外,由于引入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和系统方法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得到很大增强。

7. 简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答案】一个完整的假设检验过程和具体分析步骤,其内容主要有:

(1)根据问题要求,提出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2)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3)规定显著性水平

(5)做出决策。

8. 阅读并思考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伦理学规范。

【答案】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内容包括制定目的,结构,程序,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它规定了心理学家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学更好的发展下去,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规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普遍原则:包括被试利益最大化及无压迫性,忠诚和责任,诚实,公正及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2)以下几方面的伦理标准:伦理性事件,心理学家的职责范围,人际关系,个人隐私,广告及其它大众传媒,资料保存及费用,教育和培训,研究及论文发表,评估,咨询等。

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规范经过了几次改版和不断完善,是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建构起来的一套行为规范,也是我国的心理学者进行研究时可以借鉴与参照的准则。在这套规范中,也体现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和伦理原则。这也能说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守基本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9.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

【答案】(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只有在正确描述了这些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揭示现象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因。

(2)解释

(4)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