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佳木斯大学应用心理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中趋势度量
【答案】集中趋势度量,反映的是数据的代表值或相对集中的中心位置,常用的有三类:算术平均数、中数和数。
2. F 分布
【答案】F 分布:F 分布有两个参数,
3. 点估计
【答案】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是分子自由度,是分母自由度,随着两个自由度增大,F 分布亦由正偏态趋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
为
二、简答题
4. 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是哪些?
【答案】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主要主要有:
(1)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①刺激变量简称S 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
a. 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b. 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其形式主要有:
c. 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②机体变量也称被试变量、属性变量,是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分为稳定特征与暂时特征,还可以分为生理上的特征和心理上的特征。
③反应变量指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机行为反应。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度量:a. 速度;b. 准确性;c. 难度或量表分数、评定分数;d. 次数或机率;e. 幅度和强度。
(2)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①自变量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只要研究者认为能够影响行为,并能够对其进行操纵,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能够成为自变量。
②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即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因变量依赖于实验者对自变量的操纵。
③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
5. 根据选题的原则,请从日常观察、实际需要、理论等方面至少提出5个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答案】选题原则的四个基本特征主要有: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因此,从日常生活、实际需要、理论等,我们可以选择研究的课题主要有:
(1)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分析;
(2)企业文化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3)大学生求职焦虑研究;
(4)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积极教养方式研究。
6. 选择下列“研究题目”中的一个,讨论使用质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设计。
【答案】中国人自尊结构的探索 公务员培训的需求研究
一个成功者的心路历程 农村高中决策研究
外出民工打工动机的动向研究 私立预备学校中教师互动模式研究
大学生未来时间定向探索 自由职业者工作特点研究
溪口中学推进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 对热衷于探险行为的人的研究
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对×××志愿者的研究
7. 各种准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和评价。
【答案】(1)单组准实验设计
①时间序列设计
,然后观指对一组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观察,并在测量的时间系列内呈现实验处理(X )
测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结果,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其基本实验模式如下:
采用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的方法和相关样本t 检验的方法检验估计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a. 优点:可以较好的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可以较好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影响。 b. 缺点:不能排除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及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能有效的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实验对被试的反复观测,容易使被试产生疲劳、厌烦而增加或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指对一组被试选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出现实验变量
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的实验设计。其基本模式如下:
在另一相等时间样本设计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可以对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可以对两种实验条件下的顺序效应进行分析;第三,可以对实验条件和顺序
效应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检验不同的实验条件在不同时间序列上产生的不同效应。
a. 优点: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等因素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b. 缺点:在控制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并不理想。
(2)多组准实验设计
①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指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用等组法来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时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一种准实验设计类型,主要用来评价某种处理的有效性。其基本的模式如下:
一般情况下,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结果的数据分析可采用参数检验中的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 检验或中位数检验。此外,还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
a. 优点:由于实验设计增加了控制组,因而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以及仪器等因素的干扰;此外,由于两组都有前测成绩,因而为研究者提供选择偏差的控制方法。
b. 缺点:由于实验没有使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或分配被试,因此实验组和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导致被试、成熟以及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另外,由于实验组控制组都用前测,因而该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指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础上,结合形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类型。其基本模式如下:
实验设计的数据结果,可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或Z 检验或进行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a. 优点: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同时,该设计还能对历史、成熟、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影响进行有效的控制。
b. 缺点:实验设计系列的前测和后测所引起的反作用效果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③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
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实验设计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误差,因而也可称之为抵消法设计。
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方法上,使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打破顺序界限,避免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拉丁方设计,是指平衡对抗设计的结构模式,犹如拉丁字母构成的方阵。例如四组被试接受A 、B 、C 、D 四种处理,其实验模式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