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同

竞技运动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拿金牌,而竞技体育仍在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

(2)归属不同

竞技运动属于身体文化,而竞技体育属于体育的一种。

2. 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的表现

【答案】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体育教导人们基本生活技能和正确的基本活动方法,不仅是今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体育教育向人们传授关于身体健康的知识、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与方法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比赛强调公平、公正,因此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来建立。

(4)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比赛对大众来说,也是一次生动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3. 如何选择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怎样结合我国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特点开展工作?

【答案】在选择安排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

在选择锻炼内容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应根据具体目标,选择锻炼内容。

(2)注重实效

选择课余体育锻炼内容要注重它的锻炼价值,并在选择某一两项后,力求坚持较长一段时间,体验锻炼的效果。

(3)兼顾全面

选择锻炼项目要注重其具有全面的锻炼价值,尽量能对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产生良好作用,

选择那些具有综合性锻炼价值的项目。

(4)加强趣味

选择课余体育锻炼内容要尽可能与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结合起来,以利于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

(5)适时调整

适时调整是指选择课余体育锻炼内容,要考虑到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环境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4. 体育课程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答案】(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5.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可以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运动技能基础,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

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互为补充。

(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

要努力提高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质量。

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要善于研究一些学校体育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6.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増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7.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増大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増加,动脉管壁所受压力增加,动脉血压的收缩压升高。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升高必然导致血液流速加快,故心脏舒张期的舒张压增加不多,脉压増大。反之,当搏出量减小时,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2)心率

心率加快,由于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脏舒张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増大。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增加时,心脏舒张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脏舒张末期存留在动脉内的血液増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明显,脉压増加。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使脉压减小。

(5)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内的充盈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二、分析论述题

8. 学校体育科研方法论。

【答案】三论”和“老三论”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