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7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40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52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集体行为? 集体行为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1)集体行为的含义

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2)集体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

①聚众,是指由于共同的关注和兴趣而临时聚集在某个地点的一大群人。

②群众,是指虽然有共同的关注和兴趣,却分散在不同地点,相互之间虽然不存在互动,其行为在时间上和形式上却具有较高一致性的一大群人。

③公众,是指在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存在面对面互动,却出于对某个话题的共同兴趣和讨论而被吸引到一起的一大群人。

2. 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案】组织过程像一切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一样,也有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发展周期。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可以被描绘为五个重要阶段:①产生; ②成长; ③成熟; ④衰落; ⑤消亡。以下是对这五个阶段的简单描述:

(1)产生阶段

当一群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益和需要而走到一起时便产生一个组织。组织开始时是相当不正规的,没有成文政策或正式的规章制度,许多相互作用处于日常的面对面接触的水平上,组织成员彼此能相互了解,甚至带有较强烈的私人感情色彩。当普通操作人员、中级管理部门以及顶端管理部门形成之后,一种等级阶梯于是便建立起来。这个时候组织的非正式倾向还是十分明显的。此外,此时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或创始者强烈地影响和左右着组织,主导着组织的发展。

(2)成长阶段

当一个组织成功地吸纳到了成员,井且得到了他们的信赖,能富有效率地实现其目标,能被更大的社区所接受,它就通常能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在一整套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有序的运作模式,此时,组织便处于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组织开始变得较正规化,

组织更多的关系是其结构的分化、职能的细化和成员技能的专业化,而忽视了人的能动因素。且在这个阶段,利润(如果是一个经营性组织的话)和规模每年递增百分之几百也属常事。

(3)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的成长变慢了,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新市场、新产品开始被开拓穷尽,组织常常变得停滞下来。从成长阶段开始的那种制度化过程,现在逐渐演化成为造就僵硬的官僚机构的过程,并有窒息组织的可能。保持活力是这个时候组织的关键任务,尤其是在组织需要寻求获取其他组织以不断扩张的时候。成熟阶段在组织的一生中常常占有最长的时间,在这期间,组织年复一年地缓慢变化而相对稳定。

(4)衰落阶段

组织终于开始遇到难以应付的问题:关键人物离开、组织的方针和策略与外部环境不相吻合等,组织只看重成员的服务时间,而不看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作为,尤其是新的思想常‘常受到阻力。于是,这样的组织开始了它的衰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先就存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积弊也已经由萌芽到成熟并开始暴露无遗,各种反常行为逐渐盛行起来。

(5)消亡阶段

当组织的衰落程度己发展到不能再回返的时候,组织将停止作为社会中的一种有活力的角色而宣告它的生命的终止。并不是所有组织都是在完全停止存在的意义上消亡,它们消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被一个较大的组织所吞并,可以是与其他同类型组织的重组,也可以是彻底退出主流的活动领域、悄无声息地维持着最基本的运作。

3. 作为社区研究方法之一的“民族志方法”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民族志方法”的优点

“民族志方法”,强调研究者长期参与到一个特定的小地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主客互动获得对一种文化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解释。从宏观层面讲,它重在对文化和社会形态的考察。人类学家们注重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因为不同社区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是有不少差异的,进行比较,尤其是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比较,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民族志力法”的局限性

“民族志方法”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受制十研究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从旁的短期直接观察有时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理解研究课题。

4. 简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答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角色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

(1)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可以将社会角色区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比如人的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就属于先赋角色。先赋角色是个人后天社会行为的基础,无法随意更改。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是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3)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将角色区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4)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一的心理状态,可以将角色区分为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5. 简述关于失范问题的标签理论。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所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1)标签理论突出强调越轨问题的核心在于: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雷梅特区分丁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而标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二级越轨当中。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就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是按照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2)标签理论将越轨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与越轨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观察;

第二步是越轨者将其贴上越轨的标签;

第二步是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而这些被社会公认为是越轨。

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越轨者就接受了越轨的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

6. 试用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分析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1)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现象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影响。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人类共同体有关的活动,即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与自然现象相反,是人类群体在自然界的种种反应的总称。

(2)“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是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托马斯提出的“情境定义”概念和理论,即“如果人们认为情境是真实的,这些情境就会变成真的”。这一定理表明,人们不只对情境的客观方面有反应,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情境所具有的意义也有反应,一旦人们赋予情境某种意义,其随后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将受这种意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