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presentationofself ),并对戈夫曼拟剧论的核心观点作出评价。

【答案】(1)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体现在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一般总是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力一面,希望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

比如大学新生晚会上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注意给大家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显得十分丰富,律师们在法庭的辩论中努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在上司进门的时候都表现出忙碌的样子……

另外,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的“舞台道具”,来服务“印象管理”的目的。

比如人们可能在客厅的桌上摆放几本特别的杂志,或是放上一个特别花瓶等来说明主人的品位,同时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交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来展现不同的自我:比如穿休闲服装和朋友外出游玩,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重大宴会,而在工作场所则穿比较正式的职业服装等等。

(2)评价:

①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

②拟剧论分析社会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令人惊异的观察能力,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微观社会学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在社会互动的研究。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③但是这一理论过于夸大丁人类日常互动行为中的表演性,认为所有的社会互动都是在进行“表演”,而没有实际真实情感的加入。事实上,印象管理并不是社会互动的全部,不少时候,人们表现出来的都是真是的自我,而非是表演或者是刻意为之。

④另外,戈夫曼所描绘的情形也许只适用美国中产阶级中一些“听命于他人的人”,但对美国的其他阶级、或对其他文化或其他历史时期,就不那么适用了。

2.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答案】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

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1)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

(2)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

①一生中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

②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3. 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

【答案】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社会分化,特别是垂直分化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对社会运行有很大影响。分层现象,归根结底反映着人们观念上和利益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在社会表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各个社会层次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也是产生社会隔阂和社会冲突的根源。因此,分层结构是一种冲突性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然而,冲突性社会结构并非必然导致现实的社会冲突。人们在不可能完全消灭社会分层现象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通过某些方法缓解它的消极影响,实行合理的社会流动就是主要方法之一。

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在分层社会中,存在着两类垂直差异:一种是山不同的地位规范体现的分层地位之间的垂直差异; 另一种是由各层成员的社会表现和内在素质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垂直差异。尽管后者是从前者转化而来的,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社会成员长期固定于某一社会地位,即地位与成员之间存在着长期固定的联系。像分层意识、利益集团都是在上述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是由地位不平等转化而来的人的不平等。只要存在着上述转化条件,这两类垂直差异之间就会由于相互加强而融为一体,变得难以区别。社会流动的功能恰恰是弱化了地位与人之间的联系,赋予这种联系以短暂性特点,促使占据各层次社会地位的群体成员处于不断更新轮换的过程中,变分层集团间的隔阂与冲突为个人间的竞争,从而破坏了地位差异与人的差异之间相互强化的中介条件,使两种差异得以分离。因此,合理流动有可能在无法消除分层地位差异的情况下,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差异。合理流动由于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缓解了由地位差异而产生的隔阂和冲突,从而发挥着稳定社会的功能。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

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社会运行状态与社会整合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整合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反映这类关系的层次之间接触界面的宽窄。衡量层次间接触界面宽窄的尺度是现实社会中各层次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和人际关系性质。同一层次成员之间由于同质性强而交往频繁,容易结成友谊、婚姻等较密切持久的人际关系; 而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之间由于异质性较强,人际接触和联系势必比较稀少、薄弱,由此而形成社会结构中较脆弱的层次之间的易断带。因此,一般认为,社会分层现象有降低社会整合度、引发社会冲突、妨碍社会良性运行的消极作用。

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这两种流动都能有效地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一生中的流动意味着个人同原有社会地位相分离并同新的社会地位相结合。就个人来说,这种流动往往意味着个人人际接触界面的拓宽、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大。其社会意义在于:由于个人人际关系网络跨越了分层界线,使得参与流动的个人作为不同层次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汇点而起到连接各层的纽带作用,使得他的个人交往具有各层之间交往的性质,从而拓宽了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代际流动意味着家庭中相邻的异代成员处于不同社会层次,使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变为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结纽带,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所特具的凝聚力和整合性来弥合社会层次间的隔阂。此外,大范围的异向代际流动有可能促进各家庭之间相对平等的实现,进一步消除个人之间垂直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胜运行

降低社会冲突所产生的内耗以及通过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来提高社会整合程度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仅仅具备上述条件的社会还未必处于真正高水平的良性运行状态。社会良性运行意味着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不断提高,因此不仅需要各个组成要素的协调配合,同时还要求各要素具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这种积极性取决于系统总目标与各要素切身利益的相关程度。

合理社会流动使得人们有可能通过改变自身地位来改善切身利益同社会总目标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封闭式分层社会中地位差异抑制人的积极性这一弊端。在提供平等流动机会的社会中,分层地位的差异小仅不足为害,反而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能促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才智,发展自己的个性。合理流动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积极性的普遍高涨,对于实现以系统整体功能不断提高为特征的社会良性运行,无疑是必要的。

4. 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

【答案】文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

文化的超生理性或超生物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人类学习文化主要依靠符号性学习和意义性学习。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超个人性又被称为文化的共享性。个体、个人虽具有接受文化或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