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5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8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7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答案】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力法和规律的学问;
b. 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又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 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③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a. “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
究的“剩余领域”;
b. “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 “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 “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间题的;
e. “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①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 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②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③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2. 什么叫社会问题了请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答案】(1)社会问题的含义
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社会问题的要素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②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③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④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3. 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答案】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国政府的社会政策领域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以下主要的内容:
(1)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社会政策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狭义上只将其界定为对特殊困难者的现金帮助; 广义上则包含了在所有被认为是基本需求的领域中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保障。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由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公共住房政策是现代都市环境下解决城市居民,尤其是贫困者住房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公共教育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接受教育或发展教育事业既是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各国普遍要求政府在教育方面加强公共投入,以便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更加公平地分配受教育机会。
(5)劳动就业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工业化社会以来,就业不足一直是困扰各国的难题之一,需要政府在此领域也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对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护,并协调劳资关系。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迄今为止各国政府都尽力促进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发展,并鼓励民间机构或个人采取各种方法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体系中有一些政策行动重点针对某些具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其中重点包括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移民等群体的专门化社会政策行动。这些群体或者具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社会服务需要,或者在生理、经济或社会等层面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而需要更多的社会保护。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除了上述主要内容之外,社会政策还包括其他一些政策行动领域。如有的国家将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治”也划入社会政策领域,另外有些研究者将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都纳入社会政策的范围。
4. 什么是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1)群体规范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心理机制。
①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具有一种将其格式化、规范化的自然倾向,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