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打,,
【答案】“反打”即反拍角度,是指一种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的影视摄影角度。反侧面拍摄人物的角度常常产生奇妙的感觉,有利于全面介绍现场场景,同时还有助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多方面和立体形态。
2.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3. 声画合一
【答案】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声画合一有两种形式:①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②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4.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5. 电视时政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会见)动态及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它的报道范围。电视时政会议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
舌的电视,在其新闻节目里进行会议报道,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的重要渠道,是造成舆论、指导下作的必要手段。它是我国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功的会议报道的实践表明,它是“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从而使这些问题引起公众重视”的最直接的传播形式。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①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②协调关系、沟通认识,创造良好的摄制前提; 积累素材,精心编辑,创造个性。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
【答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对于提高采访质量、确保采访成功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1)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眼光更加敏锐,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很有指导意义的新闻。
有些事情,用一般的眼光、用常人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思考,发现不新闻,并且以为很平常; 但是敏感的记者运用创新思维下就抓住大新闻、好新闻。
(2)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牢牢把握“新”字,突出“新”意,不追风逐流、不人云亦云,更多地采写出一些独家新闻。
新闻贵在新。现在,新闻采访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搞“一窝蜂”采访。其他媒体采访什么,就跟着采访什么,其他媒体报道谁,也报道谁,形成一股喜欢大搞炒作的不良风气,使不少报纸内容趋同化,大同小异,毫无新意。
(3)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在采访中掌握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方法,提高采访质量,增强采访效果,获取到大量丰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新闻采访,是一个情况相当复杂、环境千变万化的艰苦劳动过程,采访对象也各种各样,其接受采访的心理和态度也大不相同。要想采访到丰富的、新鲜的、生动活泼的新闻材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视不同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新的采访技巧和方法。
(4)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视野更加宽阔,选题范围更加广泛,朋友更加众多,新闻来源永不枯竭,永葆青春活力,在新闻战线上愈战愈强,新成果辈出。
总之,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新闻采访工作的特性,决定记者必须有与一般群众不同的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变化的今天,更需要记者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评价、比较,抓住新动向、发现新问题,反映社会新人物、新思想、新面貌,采写出具有新鲜价值和深刻含义的好新闻,推动和鼓舞人民前进。
7. 简述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形式。
【答案】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有两种形式:
(1)声画合一
①定义
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结合形式。
②特点
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③两种形式:
a. 画内声画合一。这一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
同期语言声音的运用方式大致有:新闻人物的声画合一。在新闻某个环节中插(切)入,作为一条新闻内容的组成部分; 以记者的身份出镜头报道; 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采访,记者、被采访者声画合一。
这一类声画合一的质量,取决于记者和被采访者的水平,如果谈话、提问、回答都恰到好处,新闻内容为之增色,报道效果甚佳; 如果是各方(或一方)语言不得要领,将使传播节奏显得拖沓,内容涣散。考虑到新闻节目的时限,在单条新闻中,同期声要用在“点”子上,切不可过滥。
b. 画外声画合一。这一形式适合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2)声画对位
这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着同一个新闻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
声画对位,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显现,不是给人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这恰如两张颜色相同的玻璃纸,当它们叠加时,得到的是更深的颜色。
8. 简要回答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镜头运动的类别及各自作用。
【答案】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镜头运动的类别及其作用具体如下:
(1)摇镜头
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对拍摄对象进行左右或上下的摇动拍摄,简称“摇摄”或“摇”。摇镜头逐一展示、逐渐扩展景物,产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的视觉效果。
(2)甩镜头
这是指速度极快的摇摄镜头,又称“闪摇”、“甩”。甩这一技巧用在表示内容的突然过渡和同一时问内在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这一技巧还用来代替人物主观线条,表不晕眩效果。
(3)跟镜头
摄像机跟随运动对象,连续拍摄某运动过程及周围环境,简称“跟”。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基本不变,而环境不断变换,可突出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横移镜头
摄像机沿水平面各方向移动镜头,又称“横移’夕、“移动摄影”,简称“移”。横移镜头可以把行动着的人物和景物交织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动态和节奏感。
(5)升降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