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3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3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1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0
一、简答题
1. 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如何保护承包经营权?
【答案】(1)承包的原则
①承包权利的平等性
在按照国家法律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土地承包政策的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不得因性别、宗族、宗教信仰的不同受到歧视或不平等待遇。
②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家庭承包必须尊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做到公平合理,保护每一个成员的利益。
③承包方案应当经大部分成员同意
分别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④承包程序合法
公正、合法的承包程序是承包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保证,承包过程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简化、改变法定程序。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①关于承包地收回的规定
a. 承包地收回的总体原则
法律规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b. 承包方迁入城镇或者城市的处理方式
对于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对于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需交回十地。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c. 承包方的投入补偿权
在承包方依法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对承包方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十地生产能力的,发包方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②关于承包地调整的规定
a. 承包地调整的原则原则上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当遇到自然灾害严重损毁承包地等特殊情形时,有可能导致承包方的承包地无法再进行生产。
b. 不同承包地的调整
机动地是指发包方在发包土地时,预先留出的不作为承包地的土地。根据法律进行。
由于户口迁移原因承包方可自愿交回或者是发包方依法收回土地。
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土地、承包方依法或自愿交回的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
c. 承包地交回的处理方式
承包方交回承包地须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如果发包方认为必要,发包方还是可以将土地发包给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的。
d. 妇女在承包地收回过程中权利的规定
丈夫家所在的村也应尽量解决嫁入妇女的土地承包问题。如果村集体没有机动地或者其他剩余耕地分配给嫁入妇女,则根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妇女原居住地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e. 承包权和承包收益的继承
对于耕地和草地,承包家庭中的成员某个或部分死亡的,土地继续由其家庭其他成员承包经营。家庭成员全部死亡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中止,土地由发包方收回。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按照承包法的规定由继承人继承。
对于林地,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2.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
【答案】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有: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依存造成农业保护政策相互依赖,主要影响有:
①对农业保护作用的相互抵消;
②某一国家的政策费用会受到别国保护政策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农业保护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
①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保护高成本的生产和替代进口,会破坏出口市场的秩序;
②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用于限制进日,支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出日,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使进日市场缩小,残存的出口市场竟争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①对农民的支持是以牺牲本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②农业保护政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局部损失。
由于农民的收入是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从农业保护政策所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人们经常指责农业保护政策是将经济利益由最贫穷的社会群体向那些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转移,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以食物为主。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①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
农业保护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抑制国内消费,以促进出口,导致有补贴的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鼓励国内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使未受保护的生产者受损。
②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隔离,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隔离使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狭小和更加残缺,为应对市场的动荡而进行的调整又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扩大。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加剧了农产品过剩,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入”转为“奖出”。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向世界市场倾销剩余农产品,压低世界市场价格。
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出口量减少使其外汇收入下降,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遇到诸多困难。食品的低价格客观上还起到了刺激人口大量增长的负作用。
3.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并促进国际贸易。
(3)国际标准体系
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90多个国家级标准团体参加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
①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
②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③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
④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