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2.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
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简答题
3. 信息技术对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企业的组织和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如下:
(1)经济全球化,组织的劳动力和产品、资本市场开始多元化。企业的雇员有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并可能向其他国家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国籍、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生活习惯、思想需要的员工,进行工作安排,制定针对性的薪酬、福利、培训计划,以调动雇员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组织的有效性。
(2)信息技术发展引起了分工的深化、劳动协作方式的复杂,以及组织设计的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企业管理中间层次减少,基层得到更多的授权,高层也便于集权。团队结构、员工行为与决策方式、组织控制系统的建立、跨文化的沟通与冲突解决系统的建立保证了组织运作的速度以及服务的及时性、成本、准确性。
(3)信息技术使雇员的学习成本降低,劳动者素质、能力迅速提高,“白领”员工比例增大,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上升。面对新的“知识劳动者”,管理阶层拥有的信息优势减少,导致了雇员在组织中相对权利的扩大,企业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改变,雇员能力结构及组织运作的互动,新型激励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建立,加大了授权程度与组织内部上下级指挥体系的重构。
(4)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竞争激烈,必然带来劳动市场流动率的提高、临时性增加和雇员忠诚度减弱,必须通过组织学习与界限管理,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变革和创新; 在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舒缓雇员的工作压力,改善道德行为。
4. 为什么说文化也是一种资本? 文化资本包括哪些部分?
【答案】文化资本,是指持续地投资于企业文化建设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资本形式。
(1)文化也是一种资本
从资本的本质来看,资本是需要投入的劳动的积累。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正是领导者和员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持续地投入和建设的结果。资本是价值创造的前提,能够带来价值的增值。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看小见、摸不到,植根于企业之中,小能脱离于企业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提供了氛围和土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无体现着企业的理念和文化思想。而且,企业文化能产生一定的附加价值。一个积极的文化氛围必将带动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在一起努力工作,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企业的良性循环。企业文化虽然并不能直接带来价值的增值,但是可以通过文化的影响作用,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带来企业绩效的改变。因而,企业文化具有资本的性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增值的无形资本,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资本。
(2)文化资本的构成
文化资本从构成上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凝聚力资本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部依托,凝聚力资本可以把企业的人员都团结在组织日标的旗帜下,使员工对组织目标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从而将个人命运与组织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更加努力的工作,实现组织目标和自我价值。凝聚力资本又包括茹合力和向心力两个方面:
a. 豁合力是追求一种内部人员的和谐,员工志同道合,以较高的协作水平(团队效应)完成工作,以内部的和谐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
b. 向心力强调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紧密结合,通过公平的竞争制度,有效地激励氛围,提高员工的自激水平,使其向着组织所希望的日标努力。
(3)一致性资本
在企业内部,需要具有‘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一致性资本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经营班子的一致性
经营班子的一致性是指公司的高层领导者要具有共同的战略思路、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经营理念,用共同的力量处理公司经营和管理问题。
②管理人员的一致性管理人员的一致性是指公司的管理人员之间要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管理理念、共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公司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站在公司共同的立场上,发出同一种声音。
③员工内部的一致性
员工内部的一致性是指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认同共同的公司价值观,达到公司内部行为方式、行为习惯上的一致。这样可以降低内耗,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4)创造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