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S1405012企业管理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2. 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这哪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1)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2)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二、简答题

3. 谈谈你对互联网时代的非正式组织的看法。

【答案】(1)优势

①互联网可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②互联网上发布一个信息的成本非常低。

③在互联网时代,即使个人也能完成大规模的沟通。

(2)局限

非正式组织并不能取代正式组织的力量。正式组织的力量在未来一定会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而不可能被取代。比如政府提供社会的秩序、提供公共的服务,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都是非正式组织暂时做不到的。

4.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我国现有状况下,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

【答案】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首先提出的。

(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赫兹伯格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职下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①保健因素。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有: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与对抗,但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生产增长。

②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原因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职工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赫兹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③满意的对立面应当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2)在我国现有状况下,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资金是激励因素,而经济发达地区,奖金是保健因素。

5. 如何看待各种人性化的假设?

【答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认识的深化,人性理论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理论上日臻完善,在方法上逐渐严密。特别是在近代,人性学说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结前人的观点,将人的特性理论归纳为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X 理论。“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乐卞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①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大多数人都没能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③大多数人的个人日标与组织日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日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④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⑤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 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力一式应当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仟务方面;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②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③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④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根据这一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首先,管理人员小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应当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重员下,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十气。其次,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最后,管理人员要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经常倾听员工意见并向上级发出呼吁。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一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一一小成熟“理论中所谓成熟的个性,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