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0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规范分析方法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又称理论分析方法,主要是指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即根据一定的理念、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对“是非”作出一定的评价。规范分析方法主要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应然性”是规范分析方法的主要的方法论特征。规范分析方法重视价值赋予,认为寻求公正、合理的价值应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2. 行政检查

【答案】行政检查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了解的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若干类:根据检查机构的任务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业务检查; 根据检查的时间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根据检查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杳分为依职权的检杳和依授权的检查; 根据检查对象的特定性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一般性检查和特定性检查等等。

3. 强制性行政方法

【答案】强制性行政方法是指以事为中心的事务至上的行政方一法,这种方法将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其作用的结果是人们不得不服从于行政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强制性行政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等一些具体的行政手段。

4. 直线职能制

【答案】直线职能制是指在统一的指挥系统之外,另设一套按专业化分工原则建立的职能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职能机构一方面对行政首长提出工作建议,另一方面受首长委托实施专业行政管理,形成所谓部门管理体制。优点在于: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行自己的职责,缺点在于:

①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

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从本单位的业务出发考虑下作,横向联系差;

③对于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

④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

5. 行政基本方法

【答案】行政基本方法是指一定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绩效,而在开展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办法或手段。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强制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责任方法四大类,在各类基本方法下又包括若干具体的行政手段,从而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行政基本方法系统。

6. 企业家政府

【答案】企业家政府是指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重新塑造政府形象。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危机的加深,发达国家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热潮,奥斯本和盖布勒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并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强调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

7. 行政国家

【答案】行政国家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国家行政权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为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财产、自由和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几乎无所不能之物。行政国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于1948年提出的。

行政国家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主要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的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行政国家现象主要体现为行政职能的扩大,公共权力的扩张和行政机构及人员的膨胀。

8. 办公时间

【答案】办公时间是指政府工作人员上下班起止时间和每天工作时长。每天工时由政府统一规定,各机关不能自行更改。但上下班起止时间,可以由机关主管依本机关工作特点和季节的轮转而变换。工作人员必须依规定准时到所在机关上班,不得迟到早退。

二、简述题

9. 简述行政诉讼制度的通则。

【答案】行政诉讼制度是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列的三大诉讼制度之一。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使用以下通则:

①回避制度。极可能影响公正解决行政纠纷的审理人员都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要求。

②公开制度。为保证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除适用国家保密条例外,行政诉讼审理应当公开。 ③辩论制度。当事人有权在受理机关主持下,就争议的真实性和其他问题,陈述己见,洁问盘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时效制度。规定有效追诉期和有效上诉期,超过期限即为自动放弃。

⑤律师制度。当事人均有权根据法律规定聘请辩护律师或自辩。

10.简述行政伦理关系的内容。

【答案】行政伦理关系应该表现在以行政主体为核心形成的各种主体内部关系和主客体关系之中。具体划分,可包括如下:

(1)行政主体中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个单个的人是行政主体的基本要素。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主体内部不同级别成员之间、不同岗位同事之间、不同族群同事之间、不同性别同事之间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所有这些关系,都离不开伦理规范的调节。

②行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费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个人与分人格化的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包括诚实与忠诚关系、自主与服从关系、权力与责任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贡献与地位关系等。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行政人的价值判断。行政人把组织目标作为个人决定的价值前提,其显著特点是:组织的影响不仅使他去做某些具体的事情,还使他养成了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行政人的价值判断实际上是基于对个人和组织关系的考量。

③行政组织相互之间的理关系

伦行政主体由不同的层面组成。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同层面的行政组织之间也存在伦理关系问题,这主要通过政府间关系体现出来而又离不开特定的伦理价值内涵,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级与下级关系、部门之间关系、地区之间关系等。

④行政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是整个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在政治体系之中又具有自主性。这样,行政主体与自身之外的政治主体之间、行政管理活动与一般政治活动之间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关系。行政伦理关系也必然存在与诸如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公职人员与党派之间、官僚与政策制定之间、行政管理与民主政治之间等等关系之中,这些关系总是受到特定伦理支配的。

⑤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个行政人员在从属于其所任职的政府组织的同时,都又从属于一定的家庭、宗教、社区、民族等组织。每一个行政人员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同时,又都有自己联系的地区、团体个个人。在作为公务人员的个人与自己所从属或联系的部分公众之间,必然会存在角色冲突问题,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