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0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检查
【答案】行政检查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了解的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若干类:根据检查机构的任务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业务检查; 根据检查的时间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根据检查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杳分为依职权的检杳和依授权的检查; 根据检查对象的特定性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一般性检查和特定性检查等等。
2. 分权制
【答案】分权制,又称多兀制或分离制,是指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其特征表现为行政下级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名义和实际上都享有主动采取行政措施的自主权,上级除负监督责任外不横加干涉,而由下级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其是。其优点是:分权制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因而容易收到因地制宜的功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民主精神、主体意识和工作热情; 缺点是:分权过甚,也可能破坏政令的统一,出现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从而损害国家行政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功能。
3. 关系性权力
【答案】关系性权力是指以主体的人际关系和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为基础形成的权力。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行政客体的情感支持是关系性权力的基础。山于关系可以创造机会,增加施展权力的余地,所以也有人说权力是山一个人在交流与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决定的。行政客体对于关系性权力的服从是基于一种非正式约束。这种资源是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社会资本。
4. 政府制度创新
【答案】政府制度创新是指政府基于一定的新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自身,进而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实行广泛的行政改革,实现国家行政制度发展性更新的行为过程。政府制度创新属于诱致性的制度创新,是政府基于外界制度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
5. 制约授权
【答案】制约授权,又称为复合授权,是指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的授权方式。采取制约授权通常是为了避免任务出现疏漏。制约授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工作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而容易出现疏漏,故而不宜进行充分授权; 上级领导者管理幅度大、任务重,无足够的精力实施不充分授权; 或者领导者本人专业知识有限,
而无法实施刚性授权。这种复合授权方式使授权者离不开助理的协商和帮助。
6. 府际关系模型
【答案】府际关系模型是指从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研究政策执行的模型。这一模型是山高锦等人在1990年提出的。其前提假设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具有冲突或合作关系; 州政府具有自主裁量权,可以解释联邦计划的内容,也能够了解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时间或不同管辖权下具有不同的执行模式。
府际关系模型包括三个变量:
①因变量,即州政府的政策执行;
②自变量,包括两项,第一项为联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第二项为州与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两者形成交互依赖关系;
③中介变量,包括州政府本身的决策后果与州政府本身的能力。前述自变量与中介变量构成州与地方政府的执行次级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下列要素:州与地方政府机关首长、机关组织、州发言人、州立法委员、地方政府层次的行动者、州政府层次的能力、回馈等,这些要素都是互动性的、互赖性的、多元性的动态过程。具体如图所示。
图 府际关系模型
7. 结构性权力
【答案】结构性权力,即组织权力,是指由于主体在组织的层级结构分工中的地位差异而产生的权力。行政组织在社会学意义上称为科层制。科层组织结构具有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层级制度安排,使每一级行政主体都拥有相应的权力,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其适当的地位。层级越高,地位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行政客体对于结构性权力的服从源于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层级约束力。
8. 行政干预
【答案】行政干预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一定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过程或行为方式进行介入、干涉、制止和责令改正的总称。通常情况下,行政干预是政府维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换言之,是政府对违反法律和法规的社会行为的反应。行政干预必须以法律和法规为依
据,即使是行政裁量行为,也必须按照法律和法规的精神世纪实施,否则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二、简述题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很多功能和事物矛盾都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的具体微观的管理活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不断增加,政府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当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编制,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
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是社会的自制能力、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即政府的统治功能越强,社会的自治功能就越弱。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变政府的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切实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部分权力转移给社会。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社会的公共事务,改变计划经济之下山政府包揽一切的状况。为此,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实现三大转变:
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
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
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
为了实现这三大转变,政府必须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减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办理有关中介事务;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10.简述公共支出的分类。
【答案】(1)按其是否有直接补偿可分为:
①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实现各种职能而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财政资金,其体现各级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直接影响全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
②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的方式向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单方面转移的财政资金,其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
(2)按公共财政支出的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及价格补贴支出等。
(3)按国家职能,公共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这是一种通用的国际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法将政府职能分为经济服务、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其他四个方面。
(4)按公共财政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5)按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