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5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彼德原理

【答案】彼德原理是指关于经济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于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彼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2. 考绩

【答案】考绩,是考核制的主要内容,是指对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成绩(即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加以考察和评定。一般来说,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有“人”和“事”两个方面。人的方面,包括品德、才能、学识、体格等:事的方面,包括工作实际状况和工作成绩大小。具体来讲,各国对公务员考绩的内容和具体方法不完全一致。

3. 行政权力法治化

【答案】行政权力法治化是指用宪政制度和法治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发生、配置、行使、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约,限制行政权力的机制。现代法治首先意味着政府守法,还意味着政府尊重公民权利和自由,更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行政权力法治化是约束行政权力的根本出路。制约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治是良治的基本要素之一。

4. 奖励

【答案】奖励是指对成绩优秀的公务员,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的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嘉奖。奖励是对人的某种或某些行为的肯定,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趋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仟心。公务员制度中的奖励制,是人事行政中起到激励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奖励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晋升。

5. 利格斯的行政生态学

【答案】行政生态学是将系统论的观点引入行政现象的研究,使一般系统论与行政管理学相结合之后产生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开创者是美国人高斯,集大成者是美国行政学家利格斯。

美国人利格斯于1961年发表的《行政生态学》是被引为典范的生态行政学论著。他用生态理论和模式来解释行政现象,认为人类的行政模式可以分为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绕射型的工业行政模式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因而能够适用和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和开发中社会国家的行政现象。利格斯的生态模式为在比较中确定各种行政类型的特质提供了一种研究框架。一般系统理论与行政管理学相结合,形成了生态行政学。其研究的基点在于强调政府赖以生存和运作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

6. 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案】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我国《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都明确规定我国实行首长负责制,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发挥集体作用基础之上的,是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7. 行政伦理义务

【答案】行政伦理义务是指在行政实践中,行政主体在各种道德义务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牺牲其他道德义务而保全行政道德义务。行政伦理义务的本质是公共利益至上。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其所承担的各种道德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只有当政府及其官员履行了应尽的义务,社会公众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8. 发展行政

【答案】发展行政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行政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发展行政是一种以社会为诉求对象的行政现象。“促动”是发展行政的基调,行政发展是发展行政的基础,政府以此为前提审时度势、主动进取,打破“汉承秦制、萧规曹随”的旧习,通过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即公共政策及其执行,来引导、推动、促进社会的快速、均衡、稳定、持续的发展进步。发展行政是政府行政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对于政府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9. 目标管理

【答案】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1)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

②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它一此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2)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②强调自我控制; ③促使外放权力; ④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图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4)目标管理的缺点

①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②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③制定目标的困难;

④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⑤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 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做了过于乐观的假设,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情况并非如此;

⑥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⑦缺乏灵活性;

⑧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10.行政调解

【答案】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行为主体主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行政调解具有法律效力,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调解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为调整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二、简述题

11.简述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答案】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强调通过调动行政官员的内在热情来实现积极的行政活动以达到实现行政监督的目的,强调通过提高行政官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作专业技术能力来确保行政监督。一般说来,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只是间接发挥作用,而往往需要借助组织机制来体现其作用。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以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学说为其理论基础。这是因为,上述学说推动了人们对组织的再认识:组织不再被简单地看成一种正式的结构,而是一种宝库人、非正式群体及其相互间关系在内的完整的社会系统。人的因素被摆回组织中来,甚至被认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

(1)心理机制的必要性。

①国家关于行政的立法活动与行政组织自身的机构调整和法规制度落后于现实行政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