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题音乐
【答案】标题音乐即用标题来统帅交响乐创作的整体构思,用详细的文字说明来昭示戏剧性的情节,并与音乐发展的线索紧密结合。作品中的固定乐思(主导动机)具有明确的形象意义,成为陈述故事性内容的重要手段。
2. 清唱剧
【答案】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于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3. 春晚
【答案】春晚,即春节联欢晚会,一般指中央电视台每年农历除夕之夜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央视春晚自1978年起开播,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2008年开始高清视频网络转播,近年来播出时长在5小时左右。春晚节目内容包括歌舞、小品等,形式活泼多样、雅俗共赏,是每年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必看的节目,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央视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方面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各地方电视台也陆续主办类似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相比更具地方特色。
4. 社会问题剧
【答案】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上生创作的揭露社会问题的戏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通过人物的论争,这些戏剧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婚姻、道德、法律、妇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自私自利的丑恶本性以及婚姻的不合理现象。虽然剧作家没有在结尾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所涉及问题的重大,剧中人物思想的尖锐对立,这些戏剧呈现出浓厚的探索精神和犀利的批判色彩。通过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将戏剧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扩展到戏剧领域,冲击了当时西方舞台上流行的虚幻庸俗的戏剧,指明了戏剧发展的新方向,推进了现代戏剧的革新。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魔》和《人民公敌》等。
5. 《弥赛亚》
【答案】《弥赛亚》是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歌词由詹宁斯根据《圣经》撰写,1742年首演于首都柏林。弥赛亚意为“受膏者”,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讲述了耶稣的一生,共
3部54曲,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著名的段落如“耶稣诞生预言”、“哈利路亚”等都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6. 法国“印象派”电影
【答案】20世纪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倍尔·冈斯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中的“印象派”。“印象派”的称谓来自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电影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其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德吕克有影片《流浪女》,冈斯在印象派导演中最富创造性,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车轮》。
7. 书画同源
【答案】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想通之处,
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
周官教国予以六书,其中的象形,就是画的意思,由此可以知道书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张彦远的论述反映了早期对于书画同源的认识。书画同源的观点在当代中国书画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民族形式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8. 写实戏剧
【答案】写实戏剧是在欧洲文化土壤上发展繁衍起来的戏剧样式,再现是其关照现实生活的主要方式,它截取较为完整的生活片段,并通过加工使日常矛盾更集中、更突出、使单个的场景获得普遍的意义,从而艺术地重现特定时代社会风云的变幻、世态人情的冷暖,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摹仿特点的阐释是写实戏剧的最初理论基础,代表性作品有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老舍的《茶馆》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音乐的审美特征。
【答案】作为一种表情艺术,音乐除具有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外,还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的声音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反复复的选择而留下来,并经过多方面加工组织起来的一些特殊的声音,他们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但又超脱了自然客体的属性。留下来并能在音乐中使用的,大体上是钢琴上所能奏出的那88个音。音乐的情感形象都是用声音来塑造
的。音乐的音响是音乐艺术的生命,没有音响作为中介,音乐是无法完成的。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必须在一定的时间中展开、发展、呈现自己。音乐的素材是声音,它们在时间的运动中表现为连绵不断、翻腾变化着的音响泉流。音乐的音响与节奏的种种规律及内在的情感特征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变化的音响而逐步展现出来,同时刻画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说音乐形象是一个过程,它是在时间的推移、音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音乐形象不是一种具体的形象,音乐形象是音乐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而后经过联想形成于人们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音乐艺术是典型的表现艺术,音乐的音响是感情的直接载体。涵载着感情内容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直观的,人们在直接感受音乐涵载的感情的同时,会生发种种联想,可能浮现为具体的画面、场景、情境。又反过来强化自己的音乐感受。
(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我们通常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经过演唱、演奏。演唱、演奏即是“二度创作”。同是一首乐曲,感受不同的演奏家在不同的生活阅历下,对作品的理解呈现不同的解释,或丰富多彩或迄通迷人。任何两位表演艺术家都不会表现得相同,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再创造饱含着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对创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正是基于此特点,音乐艺术在演绎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智慧与才华注入其间,因而具有永不凋谢的生机。
10.简述荒诞派戏剧。
【答案】(1)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史称“先锋派”,又称为“反戏剧派”。其于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之后又风靡于欧洲剧场。“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代表作有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其中,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2)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3)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①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
荒诞派戏剧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例如剧作《秃头歌女》。从史密斯夫妇的闲谈开始,随后是女仆、马丁夫妇的出场及对话,接着又是消防队长的出场和交谈及退场,最后是两对夫妇的争吵,全剧在马丁夫妇再出现,重复史密斯夫妇开始时的姿态和对话而告终。情节平铺直叙而枯燥无味,显然是摒弃了传统的故事情节。
②剧中人物没有性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